膜微反应器中流动与传质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是在不改变已定生产任务的同时,通过缩小设备体积,简化生产工艺,压缩设备数量,使整体产线布局更加紧凑合理,显著降低能耗、废料和副产品产出。发展新型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与装置对化工反应过程强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微化工系统的出现为绿色、安全、高效的完成反应过程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而膜反应技术通过反应与分离耦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有效强化。论文将微流控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设计发展新型膜微反应器,从而实现反应-分离耦合过程的强化。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关于膜微反应器的理论研究非常少,要实现反应与分离耦合过程的强化,需要对膜微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传质及膜壁面传质性能有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首先以矩形微通道为液相流动规律研究平台,探讨了微尺度下流动基本规律。通过可视化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分析了流体与通道壁面浸润性能对液相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流型时微通道内挤压力、剪切力和界面张力的作用关系,指出了用连续相流速表示剪切力大小,使用两相流量作为划分流型的主要依据,实现了多种流型(层流、液柱分散流、液滴分散流等)问的可控转换。对不同流型时的速度场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流场下主导作用力的区别。为膜微反应器中流体流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利用渗透汽化膜微反应器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膜分离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料液温度、水含量和流速时,膜微反应器对正丁醇/水体系的分离性能。根据溶解-扩散机理,采用串联阻力模型,建立了渗透汽化传质半经验模型。为膜微反应器应用于反应-分离耦合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再者,基于微通道中流体流动基础理论,建立了膜微反应器中流动方程,并利用有限傅立叶变换求解此方程,通过渗透汽化脱水过程,评价模型的使用。在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膜微反应器中二组元对流扩散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出口截面水浓度,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丰富了微尺度下流体流动的基本理论。最后,在膜微反应器内流动与传质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酯化反应为例,分析了催化膜微反应器对渗透汽化-反应耦合过程的强化作用。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膜微反应器内反应转化率较常规尺寸膜反应器中有很大提高,并且在膜微反应器中可有效减缓催化剂失活。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分析目前的金华市区交叉路口交通控制现状,对金华市交通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通过合理的交通控制以期能够带来巨大
把全域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努力让荔波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成为贵州旅游升级版的“排头兵”和贵州南部旅游的“龙头”。
研究目的:整合素ανβ3在血管生成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被视为血管生成的一个特征性标记物。本研究制备了整合素ανβ3亲和肽P1c(本实验室发现并制备的结缔组织生长
运用 D EA-Ma lmq u is t指数方法对我国1998 -2 0 1 5年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 算和分解.结果显示:①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是采用动态硫化反应共混技术制备的以高含量(50~80%)动态交联的橡胶微粒为分散相、少量热塑性树脂(20~50%)为连续相的热塑性弹性体。TPV同时具备传统
尼群地平是一个钙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尼群地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但生物膜透过性较好,属于生物分类二类,因此其生物利用度很低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迎来了技术变革的时代,我国的建筑相关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建筑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从原有的手工绘图转变到了电脑平面绘
全世界可利用资源的紧缺,以及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生活中时刻被提及的生产标准。我国处在一个爆发式的发展时代,因此土木工程建设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增大,原有的电力线路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