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栖居与藩篱之间——伍迪·艾伦与黄建新的都市电影比较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牧歌精神渐渐消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文明社会,“城市”是用以描述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个基本概念。国内外许多电影导演都曾经为此创作过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被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所接受。其中,美国导演伍迪.艾伦和中国导演黄建新在对“城市”叙事母题的开掘上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比较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位导演的成长背景、文化基因和创作风格的分析对比,简要阐述都市电影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差异性问题,并试图勾勒出一种超越了这些文化差异的、人类社会中相似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轨迹。  作者认为,他们站在一种介于平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立场,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分别再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和精神旨趣浸染下的城市图景,生动描绘出主流文化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生存状态——一种既栖居于城市,又被城市文明所制约的精神困境。这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文化立场与他们的个人秉性和成长环境紧密相关,并得到了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其次,他们的作品流露出人类社会两种基本文化传统,即基督教文明和儒学文明对都市生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对都市电影自身叙事结构和主题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世界里,具体表现为两性关系的对立,和对现存文化体制、宗教信仰的高度质疑;在黄建新电影中则表现为家庭关系的危机,和对政治与文化机制内部人物命运的深切反思。  在此分析基础上,作者推出以下观点:两位导演对都市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是借助建立一套“反英雄”模式的叙事策略得以实现的。在黄建新电影里表现为一系列荒诞性的“拆解”手段;在伍迪.艾伦电影里则体现为一种富有“狂欢化”精神和戏谑意味的叙事理念,两人的作品中传达出两种不尽相同的黑色幽默意味。之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两种叙事策略在个性化修辞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独白与对话的使用、时空关系的处理以及影像内部的一些隐喻画面。  最后,以镜头运动的内在节奏分析为切入口,结合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两位导演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风格作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他们所坚持的,既有别于那种形而上的纯个人化电影探索,也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伦理题材故事,而是一种既认同世俗生活,又保持强烈反思意识的创作态度。东西方导演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跨越文化壁垒的精神契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换把技术是小提琴演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一项最难的技术,对换把技术掌握的出色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演奏质量的优劣程度。  本文共分七个章节,包括了:一、换把作为技术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国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制度,从辛亥革命时期的萌芽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文革之后)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增加,世界
期刊
该课题将以宜兴紫砂陶为例,通过对由实地考察所得的种种现象的分析,讨论在现代化大生产日益膨胀的情况下,传统工艺产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存下去,成为社区总体营造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