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文人对明清戏曲的认知研究——以“燕行录”中明清戏曲记录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行录全集》100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朝天录”和“燕行录”文献最多、最全的丛书,涵盖“朝天录”、“燕行录”著述计380余种,其中蕴含戏曲文化资料极为丰富。据笔者统计,共有58位朝鲜文人使臣留下123件有关戏曲的记录,记录形式主要有日记、杂录、诗歌等。明朝时期仅有4位文人使臣留下关于戏曲的记录,其余则是在清朝来华朝贡期间留下的记录。在朝鲜戏曲史料比较稀缺的今天,通过对“燕行录”中明清戏曲记录的整合研究,一方面能够探讨明清戏曲发展的面貌;另一方面结合中朝两国的社会背景、政治外交、戏曲传播等,能够更全面了解明、清600余年间中朝戏曲交流源源不断、逐渐加深的过程,折射出中朝两国戏曲发展的某些侧面以及中朝两国的交流及认知。  戏曲除了是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表征之外,对于朝鲜文人使臣来说也是异国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项。明清时期朝鲜文人使臣来华,除却政治任务外,还特别关注当时社会风俗,而戏曲作为当时社会风俗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然而然得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朝鲜文人使臣在华留下了众多有关戏曲的记录,并将戏曲分类为歌舞形式的表演、幻术、杂技、宫廷礼乐等。将戏曲的表演场所分为宫廷表演、市井表演、乡村表演、寺院表演来记录,同时朝鲜文人使臣对戏曲中的服装、戏台、戏具也格外关注。本论文透过朝鲜文人使臣对明清戏曲的记录,来分析他们对明、清戏曲的认知,进而折射出对明、清两朝的认知态度。明朝时期,朝鲜传统华夷观的典型理念是“尊华贱夷”,在“慕华”思想主导下主张学习明朝文化,对明朝时期的社会风俗尤为关注,对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传统礼制深信不疑。明朝使者最关注的戏曲元素是戏服,因为服装是文化以及政治认同的重要标志。清入关后朝鲜对华态度发生极大转变,认为清朝不是正统统治者,而是应加以鄙视的夷狄之邦,诸位燕行使者在关于戏曲表演以及场所等方面都表述了他们“反清复明”的心结。乾隆时期之后,使者们对华的态度可谓是爱恨交织,一方面对戏曲表演大加赞赏,对戏曲蕴含的先进文化制度持接受和学习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在明朝正统观念的影响下,还是怀念明朝的统治。虽然“反清”思想已不明显,但是清后期的“厌清”始终存在,与“北学派”共同构成了乾隆之后来华使者既“厌清”又“学清”的现象。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从“燕行录”中摘录出戏曲有关的记录,经搜集、摘录、整合等工作,选用其中重要内容作为本文的主要史料,将取得的史料分为人物、戏曲表演类型与场所、剧装、戏台、戏具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本论文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整理“燕行录”中的戏曲文化资料发现朝鲜使臣在观看戏曲演出时,还将明清戏曲与朝鲜戏曲加以比较,通过分析几处中朝戏曲比较的记录,希望为中朝两国戏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朝鲜文人使臣在明清时期各个阶段不同的异国体验以及对戏曲不同的认知与态度,进而折射出对明、清两朝的态度认知。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大埔县2005~2008年居民食用加碘盐现状,为制定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修订)》要求进行。结果:大埔县2005~2008年居民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优秀口译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口译员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专院校的口译课程也亟待完善,从而为口译市场输送培养基础扎实的口译人才。口译技巧的训练无疑是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是我国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完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认证体系、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扩大绿色
尖端技术的革新,一直是家电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坚强基础。微波炉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被视作高科技产品的代表,但是转盘式微波炉一统天下数十年
学位
本文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林语堂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及林译《浮生六记》的案例分析,笔
我国对音视频产品的监管,使用现行GB8898标准,出口欧盟音视频产品需符合EN60065,都对应国际标准IEC60065.
通过津秦客运专线北戴河火车站既有雨棚改造工程的实践,介绍了雨棚主桁架改造的总体思路及火车站雨棚改造过程中腹杆加强、支撑架搭设、雨棚桁架切割及雨棚桁架滑移等各项技
近几年,搭配作为词汇深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是现代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一个研究热点。搭配一直被认为是妨碍二语词汇习得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对搭配这一领域
法裔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圣经,小说描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中,两个“垮掉”流浪汉迪安·莫里亚迪与萨尔·帕里迪斯波西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