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大文学流派。它兴起于清初,历时200余年,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姚永朴是桐城派的后期代表,他生活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历了桐城派衰落的过程。他既有现代的一面,也有传统的一面,他是站在传统和现代交汇点上的学者。在他身上,体现了时代转换时期传统文人的挣扎和矛盾,也使他的文学思想带有时代的特点。本文拟从姚永朴的思想、教学、文论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以社会大变革为背景,侧重展现其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绪论部分,对姚永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第一章先对姚永朴的家世作简介;然后对其生平进行梳理;最后介绍其著作。第二章是现代与传统交织。对西学的涌入,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他认同教育变革,并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他持否定态度;他在坚守古文的同时,认可白话文。这些思想对他的文学观都有影响。第三章是教学的转型及读本的编纂。姚永朴最先在传统书院里教书,留下了典型的书院著作《起凤书院答问》;后来转入新式学堂,编写了《国文学》;最后进入现代大学,留下了《文学研究法》。由于这三种类型的学校在授课方式、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姚永朴也随时代变化对其著作作出调整。教书之余,他还编纂《国文初学读本》、《史事举要》、《修身范本》等读本。从这些读本中,来看他的文学思想。第四章是文学思想的转型。为了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的需要,他编写了《文学研究法》,这是根据现代大学的教学及时代特点编写的文学理论,带有文学思想转型的痕迹。结论部分,对姚永朴的思想、教学及文学思想做总结。
其他文献
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普遍采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在传统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英语学习机会。本文首先阐述了学习机会的概念及类型,进而提
本文首先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定义、特征和必要性,然后探讨在新课程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角色转换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俞樾乃晚清一代鸿儒,经学成就卓著,文学造诣也同样精深。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文学创作关注不多。本文以《春在堂诗编》、《春在堂词录》为基本文献,辅以俞樾其他诗歌别集别录
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性人才如今成了各国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意识是创造精神的先导,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普通黄油饼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大五星枇杷制成枇杷黄油饼干,对其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枇杷黄油饼干的最佳配方(以面粉质量为基准)为枇杷果茸添加量为30%、黄油添加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
灾难是人类的一种宿命。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灾难就如同梦魇一般纠缠着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灾难的历史。记录灾难,也是在记录人类自身;反思灾难,也是在思考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铟锡(ITO)粉末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工艺,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共沉淀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容易控制,
尺牍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由于古代的文体划分不明确,公文尺牍和私人尺牍交织在一起,总称为“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尺牍文的数量有
虚无思想、虚无精神与茅盾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系指从《蚀》到《子夜》)的关系,向来没有得到学术界充足的重视。本文通过细读茅盾小说,通过梳理以往对这个学术命题的研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