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影像项目中的“表演”——关于参与者身份建构和呈现的田野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村民们得以借助廉价且易于操作的DV设备以影像的方式实现自我表达。人类学家和NGO工作者偶然发现了他们的影像生产活动,并将他们纳入社区影像的理论视野和项目实践中。  本研究试图以田野研究的方式关注这一传播现象,借助以“表演”(performance)为核心概念的解释性框架,对参与项目的村民王忠荣在跨文化,跨阶层的交流中的身份建构和呈现,及其与观者的互动和相互作用进行阐释;并基于此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可能的,不同文化、阶层之间的传播和交流是否以及如何得以实现,这个实现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在三个月田野调查收集的田野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影像项目培训、社区放映以及田野这三个场景中,村民与社区工作者的互动,村民的自我形象建构和呈现进行描述和阐释,得出结论:传播新技术对社区影像项目的实践有着重要作用,赋予了村民自我表达的权力。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项目实践过程中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少数民族村民通过DV技术和社区影像项目实现的自我表达十分有限。他们在项目的“文化聚合的向心力”和自身所属文化“文化阶层的离心力”的综合作用下,根据“场景”的不同表演着不同的身份认同,并通过表演实现自己的物质诉求和道德要求。虽然社区影像项目通过社区放映等方式实现了影像在不同阶层的传播,但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阶层的受者对同一种影像,同一次活动的不同解读,这种跨文化跨阶层的传播呈现出一种“貌合神离”的特点:表面上看来,“表演”并未崩塌,而实际上,传者的意图和受者的解读已在同一空间中擦肩而过。虽然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DV技术和社区影像为村民们提供了他们从未有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空间,这种行为本身对跨阶层跨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时代,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异军突起,促使我国传媒业进行新的变革和调整,纸质媒体也受到新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巧起钎探钢钎建筑物基槽底部钎探,一般采用直径为25mm、长度为2.5m的圆钢,在贯入地下2.25m往外起钢钎时,许多工地都采用绳索套住钢钎往上提的方法,费时费力,速度慢,劳动强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为城市繁荣和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但农民工队伍来的还是太突然,无论是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社会和政府,都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支
迅速崛起的手机,因其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优势,让众人惊呼“第五媒体”时代的到来。然而,在经历了网络所带来的媒介狂潮之后,人们在对手机这一新媒体的运用上,努力争夺先机的同时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之权力地位的重要思路,现在“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新的战略着眼点和国家发展的新维度。本论文着眼于考
在墙砖、地砖工程的质量控制中,空鼓是一项应该重点防治的质量通病.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检测,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但通常存在劳动量较大、检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单位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针对2005年以来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大型活动热,以数据解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梳理电视大型活动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与电视媒体品牌构建的互动关系。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