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江西境内以来,高僧辈出,佛寺林立,发展繁荣,在中国佛教中都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佛教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渗透。而寺庙作为社会、僧侣和信徒发生交流和联系的纽带,是僧侣进行佛教修行的场所,是佛教产生后的附生物。寺庙的大量涌现是佛教兴盛在视觉上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佛教发展传播的情形可以从寺庙的数量、规模及其分布上体现出来。传统的佛教地理研究,在可视化佛教的传播及迁移信息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鉴于此,本研究尝试着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方法应用在人文地理学中,以尝试给佛教地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选取江西为研究区域,共收集到不同朝代寺庙数600余所,利用GIS空间化和数字化方法将收集到的寺庙时间及空间属性数据、地形、城镇、河流、古代行政区划图、古代人口、古代道路等信息进行整理及数字化。运用数据库建立工具建成一个初步的寺庙时空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利用空间统计、缓冲区、栅格计算、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将结果可视化。并根据寺庙携带的时间信息,分析从东汉末年至清朝这一长的历史时期内寺庙的空间分布状况,以揭示寺庙的历史分布变化轨迹。第二部分:选取了影响寺庙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诸如地形、城镇、人口等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寺庙分布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果:1.寺庙从东汉末年至元明时期,其平均中心在空间上发生了由中部迁移至北部,再由北部向南迁移的变化过程,但中心仍分布在偏北部,寺庙的影响范围随着朝代的变迁也逐渐扩大;2.人口数量与寺庙数量在空间上分布上存在着非常明显正相关性;3.地形方面,平原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分布的寺庙数量较大,但是有些山地及丘陵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分布着大量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