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是目前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的重要手段,目的就是通过手术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清除不可逆病变、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炎性病变黏膜良性转归的局部环境,并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定期鼻内镜复诊基础上达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术者对解剖的掌握、鼻腔解剖标志的辨认,术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鼻内镜器械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然而,即便是在术者技术熟练程度很高、鼻内镜器械完备的前提下,通过术前、术后规律用药(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腔冲洗),术后定期鼻内镜复诊,仍有一部分病例疗效欠佳,其中包括既往有鼻腔鼻窦手术史的病例。本研究即通过对有无手术史的两组ESS术后术腔的动态观察,来比较两者粘膜完全上皮化在时间上有无差异,并对影响其粘膜完全上皮化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给予分析,对于影响两组术中出血的因素也给予了分析。
材料及方法:回顾自2008-11到2010-10月就诊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病例共195例(344侧),其中既往无鼻腔鼻窦手术史120例(202侧),有鼻腔鼻窦手术史75例(142侧)。术前均常规检查鼻内窥镜、鼻窦冠状位CT、变应原皮内试验。术前、术后规律用药(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腔冲洗),术后3个月定期鼻内镜复诊。根据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检查分别行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术前记录项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月);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无烟酒嗜好;是否伴有鼻息肉;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术中记录项目包括:麻醉方式(全麻/局麻)、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h)。术后记录包括:术后2周、4周、8周、12周鼻内镜复查结果分别行Lund-Kennedy评分,并判断术腔粘膜是否完全上皮化。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P值小于检验水准(a=双侧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前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比较两组内镜评分及上皮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对影响两组术后12周粘膜完全上皮化因素采用成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1.既往有无鼻腔鼻窦手术史两组病例在术后2周、4周、8周、12周鼻内镜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各自鼻内镜评分在时间上与有无手术史没有交互作用(P=0.281>0.05)。2.既往有无鼻腔鼻窦手术史两组病例在术后2周、4周、8周、12周有无粘膜完全上皮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各自粘膜完全上皮化在时间上与有无手术史有交互作用(P=0.000<0.05)。3.影响有无鼻腔鼻窦手术史两组病例粘膜完全上皮化的其他因素均为CT评分、内镜评分、手术时间,其中无手术史组对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0.039,0.223;有手术史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28,0.041,0.185。4.影响既往无手术史组的出血量因素有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内镜评分,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28,0.190,0.257;影响既往有手术史组的出血量因素有麻醉方式、CT评分,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35,0.305。
结论:既往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对于ESS术后粘膜完全上皮化较既往无手术史粘膜完全上皮化在时间上明显滞后,这可能是复发性鼻-鼻窦炎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此外,影响两组粘膜完全上皮化的其他因素包括CT评分、内镜评分、手术时间,其中手术时间影响最大,内镜评分其次,CT评分影响最小。影响既往无手术史组的出血量因素有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内镜评分,其中麻醉方式影响最大,内镜评分其次,手术时间影响最小;影响既往有手术史组的出血量因素有麻醉方式、CT评分,两者影响相差不多,其中麻醉方式较CT评分影响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