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言的LEU系统形式化与UVM综合验证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lqw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两年欧美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控制的进一步收紧,芯片成为了“卡脖子”的问题,中国高铁作为自主创新的领跑者,早已开始了基于国产芯片的自主化列控设备和相关技术的攻关。面对这样一个功能复杂的庞大分布式交互系统,高铁国产化替代后的系统级验证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大背景下,本课题以高铁系统中的地面电子单元(LEU)为研究对象,结合了集成电路行业形式化与模拟验证的技术和方法,对国产化替代后的关键设备进行系统验证研究。本文针对LEU系统进行了模型抽取,根据其功能结构分别设计了FFFIS报文编码、RSSP-I协议通信、RS485传输和DBPL编码等四个模块,重塑了系统白盒,为项目的下一步测试工作提供系统模型和行为预期。结合了目前验证领域最为主要的两种验证手段,先后使用形式化方法与UVM验证平台对基于LEU系统的模型展开验证工作。首先针对在模拟中不易定向触碰或需要大量测试向量的功能点,以断言的形式进行描述,使用形式化工具对其进行了半形式化验证,对系统设计逻辑中的一些关键属性首先进行筛查。然后搭建UVM平台,进行普遍的约束随机激励输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正常工作以及故障模式进行了动态验证。经过上述验证平台的搭建,得到了形式化验证的覆盖率为100%,UVM平台验证对代码的覆盖率达到了87.11%,并且实现了预期功能。在形式化方法的验证中,主要使用基于断言的形式化工具处理了设计中的组合运算逻辑属性和涉及到简单时序的属性,包括在通过随机激励验证后发现的覆盖率不高的部分。在UVM平台中,将整体设计作为黑盒,经过一定数量的约束随机激励输入,仿真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LEU系统设计的预期功能。由于功能结构和代码风格导致个别模块覆盖率没有达到90%以上,逐条分析了未覆盖代码,并进行了一定调整,并未对设计的功能验证造成影响。通过结合形式化方法的完备性与模拟仿真的筛查能力,进行了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验证的覆盖质量,并缩短了验证时间。同时在本文验证过程中使用科学方法生成的测试向量为之后的测试工作提供了测试案例库。
其他文献
步行是公共交通离到站的主要接驳方式,比例占70%以上。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步行离到站路径的便捷性有利于公共交通发展。离到站流量为估算路径步行流量提供基础数据,是判断步行路径是否优化及评估优化成效的重要前提。从步行离到站距离分布、公交站点客流量预测方法和客流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看,既有研究存在局限性。目前,缺乏简易有效的步行离到公共交通站点客流量预测方法。有必要在现状调查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分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GPS技术对高速铁路进行测量,可以对铁路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建的众多铁路的地理环境都较为恶劣,狭长且高差大,对测量造成了很多影响,这同时也给与我们对某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机会,本文针对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一是在进行测量之前,通常都会对测量控制网进行设计,但一般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形式具有主观性,不具有推广性及严密性,有时
目前,国内逐渐尝试用级配碎石作为路面结构的基层,但是级配碎石缓冲变形能力尚不清晰。本文针对级配碎石层冻胀和不均匀沉降两类典型病害,研究级配碎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休止角、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级配碎石缓冲冻胀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规律,建立碎石颗粒的基本性质与休止角、CBR、缓冲变形能力的关系。最终通过碎石的休止角和CBR综合评估其缓冲变形的能力。首先,开展级
现有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损害大多与沥青路面抗剪强度不足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路面病害出现的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室内宏观试验层面,没有从材料的细观角度分析其破坏特性。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从细观层面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特性,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两种方法生成了沥青混合料数值模型。一种是通过编写FISH函数利用ball distribut
中国共产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努力始终伴随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整个过程。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思想形成、确立和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核心理念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话语体系,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培育的实践与上述过程相呼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成效又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思想的成熟和话语体系的完善。百年培育史可划分为初步尝试、局部开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轨列车的安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滚动轴承作为列车走行部的关键部件,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列车能够安全运营的关键。因此,对列车走行部滚动轴承开展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列车的运行环境复杂,且滚动轴承通常集成于其它机械设备中,导致采集到的振动信号中除轴承本身的振动信号外,还包含着大量的冲击噪声、循环平稳噪声等干扰信息,这为轴承的故障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以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增长,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交通拥堵检测作为缓解城市拥堵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由于现有的拥堵检测模型标准不统一,各指标间关联具有模糊性,很难将其综合应用于一个检测模型中,因此,构建能够综合各个指标的交通拥堵检测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决策层次分析模型,基于
C/SiC复合材料因兼具耐高温、比刚度高、抗氧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制造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缺陷及氧化损伤等往往导致其细观结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造成了材料损伤退化行为的非线性和力学性能的离散性,极大限制了材料的应用。因此,开展C/SiC复合材料细观特性以及损伤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文以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和离散性,在细观和宏观尺
火炮身管是火炮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影响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寿命。对镗削后火炮身管的孔径、圆度、壁厚及直线度的测量是评价其质量的关键。火炮身管作为大长径比的孔类零件,目前的检测手段是人工对上述几何尺寸单独测量,存在测量精度低、测量效率低、无法满足身管全长几何尺寸测量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火炮身管孔径、圆度、壁厚、直线度的集成测量方法,突破了机器人在测量过程中的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研制了集成测量的管道机器人,开发
道岔是列车行进过程切换线路的重要装置,我国地形特殊,铁路交汇点众多,这使得我国道岔数量多,运行频次高。道岔又是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它具有寿命短,结构复杂,限制车速、维护成本高的特点。道岔一般包含转辙机、尖轨、心轨、基本轨、辙叉和护轨等机构。转辙机是道岔执行变道工作的核心电气设备,其通过电机驱动推动或拉动尖轨,使尖轨和基本轨密贴或者斥离,实现变道功能。转辙机不仅有搬动尖轨位置的功能,还兼具实现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