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馆,明清时期客籍人士在异地城市设立的同乡组织。会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馆是指城市中一种民间群众自主管理的联络组织,既包括地缘性会馆,也包括业缘性公所、同业性公会。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推行,士绅、市民阶层得到较快发展,人口流动频繁。为便于行业发展和流动人口的自身管理,会馆应运而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兴起、繁荣、演变、转型。狭义的会馆主要是指城市文化器物系统的存在形式,既表现为具体的房屋建筑形式,又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长沙地理位置优越,自秦朝设郡以来一直是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区域优势在促进长沙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士到长沙经商贸易。为了加强团结、提高竞争实力,外籍人士在长沙城内、浏阳、宁乡等地建立了许多会馆、公会等民间自助团体组织。长沙地区的会馆主要包括同乡会馆、科举试馆和公会、公所三种类型。但有些会馆既是同乡会馆,也是科举试馆,同时也是公会、公所,三者功能兼而有之。同乡会馆,主要是对来长沙的同乡人士进行管理,有聚会联谊、祭祀神祗、慈善义举等功能。科举试馆,大多由本省外县籍人士设立,主要为来省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人员提供食宿,以及接待来省求职谋官的人。公会、公所,是一种以业缘为纽带的会馆组织,主要由同籍同业人士或仅同业人士所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的恶性竞争,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且长沙地区的会馆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独特的会馆文化。例如,精湛的会馆建筑、华丽的会馆戏台、寓意的会馆楹联、神秘的神灵文化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作为传统社会产物的会馆,到清末民初出现了分化。有的逐渐走向衰落,有的开始向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会馆逐步摒弃了封建性与落后性,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适应社会,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目前,长沙城区会馆遗存较少,但却是长沙城市发展中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如果依据相关的规章对遗存会馆进行合理地、有价值地修复。不仅可以拓展长沙城市的旅游资源,还能丰富长沙的城市文化内涵,提高长沙的城市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