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yfert星系NGC 3783中的温吸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星系核(AGN)的反馈对其中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AGN与宿主星系的共同演化,AGN对星系际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温吸收作为AGN外流的重要形式,在大约50%的Ⅰ型AGN中的紫外和X射线波段都有吸收。了解它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证AGN如何影响周围环境。我们第一次对SeyfertⅠ型星系NGC3783这个源在2013年HST/COS和Chandra/HETG的同时观测做了联合研究,用光致电离模型XSTAR对两个波段的谱线做了联合拟合,得到了其中若干温吸收体的物理性质,并据此研究了其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物质反馈过程。  在单独对COS谱线的拟合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外流中存在三个温吸收体,其电离参数ξ在10erg s-1cm左右,柱密度NH在1×1020-5.2×1021cm-2左右。我将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研究做了对比,发现2013和2001的紫外谱线中的出现的温吸收体可能来自同一吸收体,但吸收体的速度存在一个减速。  在COS谱和HETG谱的联合拟合分析中总共发现了外流成分中存在的五个温吸收体。这五个温吸收体的电离参数logξ有一个很广泛的区间,从06到3.8erg s-1cm;柱密度log NH从19.5到22.3cm-2,速度v从380到1060km s-1,遮挡因子从0.33到0.75。五个吸收体的并不完全处于压力平衡状态。其中两个可能是同一个吸收体的不同部分,其它两个则可能是在不同时期从尘埃环的内部吹出较小的离散云。由这些吸收体贡献的质量外流估计在每年0.22-4.1个太阳质量的范围内。有关NGC3783外流的性质和反馈过程也可结合所有已有的观测进一步地研究。
其他文献
不断发展的天文光学和空间光学技术对光学成像的要求越来越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尺寸正在向着大口径方向发展。碳化硅以其低密度、高比刚度、良好的导热性能等多种优点,逐渐成为了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纸质广告等逐渐被数字电子广告所取代,现代数字广告作为主流传播媒介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摄影在各行各业的制作
本文综述了日冕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缩写为EUV)波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并介绍了本人在博士后期间在这个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日冕EUV波研究概述(第一
光晶格锶原子光钟有着比铯原子喷泉钟更优异的性能潜力,是国际上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前瞻性原子钟,是最有可能在十年以后用以更新和复现时间单位“秒”定义的下一代时间频率基准钟。锶冷原子样品的制备是实现锶光钟很重要的一步。激光对锶原子束的二维准直是实现高通量、低发散角原子束,提高囚禁原子数目和原子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锶光钟研制中,运用锶原子(5s2)1S0-(5s5p)3P1互组跃迁对锶冷原子样品进行二
对流是恒星内部两种主要的能量传输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混合机制,它对于恒星的结构,演化和振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恒星模型计算对于对流的处理都很粗糙.
射电天文观测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射电天文观测的射电源有种类繁多、信号微弱等特性。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射电波的观测仪器统称为射电望远镜,其主要结构由定向天线或天
活动星系核存在剧烈的活动和物理过程如相对论性粒子,非热辐射,高能X射线和伽玛射线,相对论性喷流等。依据理论和观测研究,人们建立了活动星系核标准模型,活动星系核由超大质量黑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泸州分水油纸伞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普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本世纪初,泸州分水油纸伞被纳入企业集体生产,建立完整的艺人
距离脉冲星发现已有50年,观测范围覆盖了从射电波段、X射线、γ射线、紫外、光学及红外等多波段,以及中微子和引力波探测,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系列特殊的观测现象。
随着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对成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传统的主镜由于其质量、加工、造价以及支撑难度等的急剧增加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薄镜面主动光学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