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软粘土的流变和循环流变特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软粘土路基的沉降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如何控制和减少软粘土路基的长期沉降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界和岩土工程 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道路工程土力学和传统的岩土工程土 力学作为两个不同学科而各自发展,导致现行道路设计还主要依靠经验方法, 而传统土力学中的以弹塑性理论为核心的本构模型理论在道路工程中很少涉 及。从而使路基软粘土的变形机理得不到充分了解,进而不能采取合理和有效 的方法来控制和减小路基的沉降。本文以传统岩土工程土力学为出发点,较为 系统地总结了饱和软粘土在循环荷载和流变作用下的变形机理,建立了能够合 理描述软粘土承受循环流变作用下的本构模型,从而为下一步探索控制和减少 长期沉降的有效途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和工程实用价值。 本课题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在试验室内运用CSS-2901TS型土体三轴流变试验机,对上海第4层淤 泥质软粘土进行了长期流变和循环流变试验,得出其在不同围压、不同偏压和 不同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发现围压相同时,偏压比大,试样的流变变形 大,而偏压比相同时,围压大,流变变形也大。循环流变试验总体规律和流变 试验相同,但有两点也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变形不仅仅与 循环动应力有关,还与初始静应力有关,即初始静应力大而循环动应力小的可 能比初始静应力小而循环动应力大的循环累积变形大;第二,在长时间施加较 大的循环荷载后,由于试样超固结比较大,导致试验在接下来的流变过程中的 流变变形被抑止。 2.基于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正常固结和超固结重塑 粘土的边界面弹粘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吸收了Borja系列模型、Kutter和 Sathialingam模型以及Al-Shamrani和Sture模型的优点,采用滞后变形的思 想,将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瞬时塑性变形和滞后粘塑性变形三部分,其中弹 性变形和瞬时塑性变形运用经典弹塑性理论来计算,而滞后变形又进一步可以 分为体积蠕变和剪切蠕变,体积蠕变采用Taylor公式来计算,剪切蠕变则由体 积蠕变反算得到,模型中的隐式蠕变时间采用Borja(1992)方法来计算。由于边 界面的引入,本文模型不仅可以描述正常固结土的流变,还可以描述超固结图 的流变。另外,本模型参数较少,且大部分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在岩土工程中 经常采用,为广大岩土工程界所熟悉。通过对多种粘土的多组试验结果的模拟, 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3.为了模拟路基软粘土所承受的循环流变特性,首先对以广义剑桥模型屈 服面为边界面的边界面粘塑性模型的插值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边界面 模型,使其更适合描述土体的循环变形特性,并用Li等(2002)试验结果验证 了这个新模型的合理性。然后根据新建立的边界面模型,对边界面流变模型这 个静力模型进行改进,使其不仅能单独考虑土体的流变效应和循环加卸载效应, 还能考虑交通荷载作用下软粘土路基的在循环荷载和流变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特 性。该模型由于是在边界面流变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保留了边界面流 变模型的优点,只是增加了2个模型参数。通过多组上海软粘土循环流变试验 结果的模拟,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软粘土,流变,循环流变,试验,本构模型,数值模拟
其他文献
钢框架是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常用结构体系,梁柱节点是钢框架中的关键连接部分,连接性能直接影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尤其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行为。在目前钢框架的分析
从80年代开始,复合地基在国内大量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工程实践超前,而理论研究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褥垫层作用机理及复合地基中桩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问题
本文以交通部和内蒙古交通厅的科研项目为背景,对钢波纹拱涵和圆管涵的横向力学性能作进一步研究。  在本文中,首先对钢波纹拱涵和圆管涵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结合现场试验测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消耗规模与日俱增,矿山开采在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同时,也对自身的发展和周围的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沉陷区地表公路桥梁损害评价及其治理也成
门式刚架是轻钢结构体系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单层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中。目前,门式刚架是按照节点连接为刚性的假定进行设计,没有考虑端板连接的半刚性对其性能的影响,半刚
钢—混凝土双面结合梁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结构。它是通过在传统的单面结合连续梁的内支座负弯矩区设置下翼缘钢筋混凝土板,并同样通过剪力连接件使之与钢梁共同作
本文提出了预测我国铁路噪声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声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如何利用现场实测数据确定列车的参考声级;(二)如何定量确定铁路噪声传播的各种影响
在钢框架的传统分析中,一般将框架的梁柱连接假设成理想铰接或完全刚接。前者意味着梁柱之间不能传递弯矩,后者假定框架受载变形后,梁柱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对连接性能的这种理想
钢框架是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常用结构体系,在传统设计中将梁柱节点假定为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但实际中大多数梁柱节点使用的螺栓角钢节点均处于二者之间称为半刚性节点。
随着公路交通的蓬勃发展,连续刚构桥以其造型美观、造价经济、行车舒适、跨越能力强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桥梁设计者青睐。然而,在已通车运营的连续刚构桥中,很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