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花木种植文化在当代城市绿地中的传承与应用——以西溪湿地“花朝节”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下对城市绿地景观审美的提高,对花木种植设计的表达也越来越重视。简单的、趋同的花木景观营造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赏者的视觉欣赏要求和人文关怀需求,而富含地域性、生态性、文化性的花木种植设计在城市绿地景观营造中越来越备受关注。但通过对目前城市绿地景观营造的调研与了解,我们能够看到城市绿地中大部分花木种植设计流于程式,花木种植文化在绿地景观中的应用程度式微,不能很好地突出我国传统花木种植文化的园林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花木景观空间营造上对花木的选择、花木种植文化的表达与意境美的营造上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系统的梳理传统花木种植文化,能够在城市绿地中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花木种植文化内涵上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当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传承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归纳有关传统花木种植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诗词、绘画等的基础上,着重整理了《南方草木状》《花境》《长物志》《闲情偶记》等几本经典的花木类专著上有关花木的种类、文化及种植设计等内容,并对其种植文化在园林空间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到了适合当下城市绿地应用的传统花木名录表及对应花木经典的种植设计。然后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对杭州部分相关的公园、专类园、展园、花节举办等类型进行了调研,梳理出传统花木种植文化在当代城市绿地中应用的思考,并从花木种植文化、观照方式、种植设计、绿地新景观多方面构建四个角度论述了对传统花木种植文化的传承方法。最后通过对西溪湿地“花朝节”的场地分析和案例设计,将研究整理的传统花木种植文化在实际场地上进行了应用实践,以期验证其前部分理论研究的可行性。“研今必习古”,要探寻突破当代城市绿地中传承花木种植文化的瓶颈就要深入挖掘传统花木种植文化,这对指导我国传统花木种植设计和弘扬民族特色的花木种植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昆虫先天免疫是抵御病原菌等入侵的关键过程。前期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LPS诱导先天免疫过程中上调了多个自噬相关基因,表明细胞自噬与先天免疫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柞蚕自噬相关基因5(ATG5)的克隆表达和分析,揭示其在革兰氏阴性菌入侵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对IMD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Relish与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分析,探讨先天免疫与细胞自噬间的调控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
学位
浮游动物能够对水环境变化快速做出响应,其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受到环境因子影响。在安徽省淮北市,因采煤塌陷形成多个小型封闭式湖泊,湖泊沉积物中填充有煤矸石和粉煤灰。因湖泊的主要功能不同,各水体特征差异较大。本文研究了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淮北3个采煤塌陷湖泊(南湖、东湖和乾隆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分析了湖泊浮游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而揭示影响淮北3个采煤塌陷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学位
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行乡村全面振兴的策略是重要决策部署,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全国多个地区都将建设民俗文化村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而现存的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面貌趋同性强,缺乏当地文化独特性。而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创造核心竞争力。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老家民俗文化村。论文以艺术学、生态学、民俗学和文化学为理论基础,梳
学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地不断推进,城市中新建住宅和新增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有效缓解上述现象造成的市区土地资源紧张、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布局地下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发展地下工程不但可以增加土地承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缩短市内通勤时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论是地下建筑物还是地下交通的建设,都离不开基坑的开挖,深基坑的稳定与否对地下结构本身及周
学位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混凝土预制件(Precast Concrete)异型表面纹理日益流行。其极具美感的外观和诸多性能方面的优势,使异型表面纹理驱动生成的新式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其生产制造中却存在生产技术和需求不对等、生产质量难以把控等局限性。本文根据混凝土预制件表面纹理加工工艺需求和现有生产线的实际特征,进行了自动化表面纹理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学位
蜕皮是枝角类个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其生长与蜕壳交替而行。枝角类的蜕皮主要受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共同调控。CYP302Al基因是枝角类蜕皮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明确。目前,有关枝角类蜕皮激素合成通路的基因已有少量报道,但蜕皮激素合成通路和蜕皮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还不深入。随着蚤状溞、大型溞基因组序列的相继报道,溞属种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以中华拟同形溞
学位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铁在土壤中以二价铁离子Fe(II)和三价铁离子Fe(Ⅲ)的形式存在,但是大多为难溶性Fe(Ⅲ),Fe(Ⅲ)需要在根际被还原为Fe(II)才能被吸收。在石灰性土壤中,植物对铁的吸收效率很低,常出现缺铁现象。为了适应缺铁情况,植物进化出两种吸收机制,而花生作为非禾本科植物利用还原机制(机制I型)吸收铁。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推断bHLH转录因子AhFIT(即AhbH
学位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化扩张,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进一步承担协调周边整体环境、展现历史文化魅力、提升街区动感活力、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等任务,但现阶段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公共空间数量不足且老旧,街道风貌被破坏,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等问题。那么如何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使之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西羊市、北广济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更新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明确历
学位
溞属枝角类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在食物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够滤食浮游藻类又是鱼类的重要饵料。通常,较高的鱼类捕食压力能够引发溞属种类的“诱导防御”,导致其形态、行为或生活史特征的改变。在甲壳动物中,部分与形态有关的基因已经被筛选出,但有关溞属种类防御形态形成(尤其是头盔和壳刺)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巢湖盔形溞为对象,以鱼类信息素为诱导手段,利用转录组测序、RNA干扰等技术,获取鱼类
学位
以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驱动者,决定着土壤中无机氮素浓度与N2O的排放,因此它们对提高土壤质量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因子对我国农田土壤N2O排放影响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尚不确定。本研究依托田间开放式模拟气候变化试验平台,对小麦季土壤N2O排放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