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前后的放权与收权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跃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而该问题的研究又是中共党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大跃进”,诸多学者从多视角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大跃进”与中共八大和全国体制会议以来的权力下放有着重要的联系。本篇论文将通过对“大跃进”前后的放权与收权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探讨“大跃进”与权力下放、上收之间的关系。在借鉴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新中国“一五”计划以来形成的“条条”专政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地方分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为1956年全国体制会议的召开定下了基调。本文所要研究的放权即源于此。本文以“大跃进”运动为主要历史背景,从1956年前后地方分权的要求入手,以全国体制会议以来的大规模的放权和“大跃进”出现严重问题之后的收权为研究重点,对“大跃进”前后的放权与收权这一历史过程作一个历史性的描述,并对“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作一分析,同时,对走出这一怪圈作一探索。从表面看,权力下放是先于“大跃进”的,发展初期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当“大跃进”从准备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放权极大地推动了“大跃进”的进展。1956年以来的体制变革未能按计划进行,中央大规模放权加上权力的层层下放使地方有了更多的权力,最终形成了“大跃进”的局面。从1958年底,中央认识到权力下放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开始逐步收权,要求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提倡贯彻“全国一盘棋”。从收权的过程来看,收权也经历了一个从温和上收、急剧上收、全面回归集权的过程。以七千人大会以及其后的收权为标志,中央收回了下放的大部分权力,“大跃进”迅速降温,最终结束。可以说,放权为“大跃进”提供了体制基础。没有放权,全民大办的局面和各地乱上项目等是不可能形成后来的局面的。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对企业本身的属性认识上存在误区,只是局限于把对企业的管理权从中央让渡到下一级单位,而没有真正把企业作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内做改进、调整的文章,单纯围绕放权与收权打圈子,这种放权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同时,在“大跃进”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权力的过度下放,否认规章制度,使生产陷入了混乱之中。“大跃进”与权力下放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本文依托大量的历史资料,主要对“大跃进”以来的放权与收权进行一个历史性的描述,同时,对涉及到本文权力下放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以使主题研究更加清晰。全文由五部分组成。导论。阐述本文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当前研究动态、创新之处及文章结构。第一章,放权的背景。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进行基本的回顾。应该说,建国初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是符合国情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很大的弊端,影响了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第二章,全国体制会议召开与放权的开始。1956年全国体制会议提出放权以来尤其是1958年“大跃进”发动以来,中央陆续进行了涉及工业、财政、商业、基本建设、招工、文教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这一部分将对各方面改革的背景、内容作一介绍。第三章,放权与“大跃进”。“大跃进”发动以来,各级地方利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下放的权力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从而掀起了地方工业“大跃进”;与此同时,中央提出了建设以协作区为单位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在放权环境下,协作在“大跃进”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中央和地方还提出从组织上加强经济协作区,成立经济协作区和经济计划委员会。第四章,收权的开始。1959年初,毛泽东和中央发现了“大跃进”的错误,认识到体制下放过多、过快是造成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959年上半年开始,中央开始上收下放过多的权力,强调“全国一盘棋”,要求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收权的进程来看,尽管纠“左”的努力一度被庐山会议打断,但是加强统一管理、收权这一过程是基本延续的。收权对于控制“大跃进”局面,规范“大跃进”经济秩序有积极的意义。第五章,全面收权和“大跃进”终结。在“大跃进”出现重重困难的时候,中央要控制近乎失控的基建局面,必须上收权力。1961年以来,中央加大了权力上收的力度,为了巩固收权的效果,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在对“大跃进”以来的错误进行反思的同时,中央提出反对分散主义,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大跃进”以来的无序状态也随着体制上收结束。至此,从1956年到1962年的体制变革在经历放权的试验、“大跃进”以来的权力大下放、收权后又回归集中。结语,放权是对原有的经济秩序的调整,同时也必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放权与收权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难以处理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将这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称为“怪圈”,笔者将围绕这一现象产生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如何走出这一怪圈作一探讨。
其他文献
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探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新课改后,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承载了十分丰富的活态文化,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的吴式太极拳就发源于北京大兴,2015年国家有关申遗部门正式批准吴式太极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式
模糊推理本质上就是某种插值方法.但在稀疏规则库的条件下,当输入的事实落入规则'空隙'时,采用传统的CRI方法是得不到任何推理结果的.而采用KH线性插值推理也存在着
为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高全民教育素质,创建服务型党支部,关爱职工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第一要素,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为保
福泽谕吉的近代观对日本近代的发展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事业中也不例外。在福泽谕吉的近代观中,对教育的重视与民族主义的观念成为他接受与宣传西方"文库"的基础。福
采用田间酸雨喷淋系统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了模拟酸雨对11种农作物的叶片可见伤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叶片可见
2007年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开办的一档名为“头脑风暴”的谈话类节目收视率奇高,“头脑风暴”其实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法,通常以一个特定话题为切入口,并以谈话与讨论的形
为了提高盲检测数字水印算法的鲁棒性,从同频DC T系数间的线性关系着手,结合人类视觉系统(HVS)理论和JPEG压缩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具有良好的
基于业务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已成为网管系统发展方向.本文在对业务管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造出业务的分解模型,并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基于分解模型的业务管理实施流程,实现了一
本文运用 超越均势 概念分析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冷战时期 南亚地区大致形成美巴结盟 印苏友好的均势局面 美国视南亚为全球冷战的一个 缩影 把印巴对抗视为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