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规律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呈慢性经过,病程顽固,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美观。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虽然研究广泛,但对其发病原因和病变机制的研究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更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这与临床实际需要极不适应。就目前治疗黄褐斑的现状来看,西医治疗多采用外治法,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一定毒副作用;口服常用维生素C和E,疗效尚欠理想。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具有突出整体调节、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成为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理想途径。长期以来,许多单位和个人对黄褐斑的中医药疗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献报道也越发频繁。 【目的及意义】 随着黄褐斑研究的发展,国内发表了大量的与黄褐斑中医疗法相关的文献,但文献和资料都是零碎的未经梳理的。纵观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中,尚缺乏该领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未能对该病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总体把握。本研究就是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15年间关于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求总体把握该病的国内中医治疗状况及发展动向,为今后对该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过对1990年至2004年9月间国内公开发表的黄褐斑中医疗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年代文献量、文献地区分布、期刊载文量、文献研究类型、中医治疗方式、辨证分型、辨证处方、辨证用药、专方处方、专方用药等指标来回顾祖国医学治疗黄褐斑15年的发展,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估测今后中医药研究的趋势。 【研究结果及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褐斑中医治疗方向的文献量持续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相当活跃的阶段。可以预测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将不断深入,相应的文献量将持续增加。文献的地区分布呈明显的不均衡状态,文献主要产出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及中部科研实力较强的地区,其中江苏省的研究机构对该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逐渐成为国内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的核心地区。文献的期刊分布主要以中医药类杂志为主,而皮肤病和美容类的杂志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刊物比例较低,今后有必要加强。根据实验设计对照、齐同、随机、重复的原则,目前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仍以低质量水平研究为主,研究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烧山火是常用的针法,临床应用较广。但实际操作内容描述不详,手法繁复,不利掌握。本文通过对前人认识总结,辅以个人心得,几种简化烧山火手法的异同加以比较,分析烧山火治疗的
近年来,人们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TJ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构成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复合体。TJ
指纹识别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利用指纹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来进行身份鉴证。由于指纹特征的唯一性和永久性以及指纹识别系统的可行性,指纹识别技术
祛腐生肌法是中医外科的治疗大法之一,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所谓“腐”,包括溃疡、痈疽、窦道、痂垢、死骨、异物,简称为坏死及失活组织;所谓“生肌”,是指组织缺损状态下的修
本文探讨《黄帝内经》中《素问》、《灵枢》有关四时感邪伏而发病的三处"湿"字意义。从历代医家对此三处"湿"的理解入手,并从其本身之义、气候、病理、内经经文解释等方面对"
动画产业作为21 世纪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不仅引起了实业界的高度重视,同时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增加。认识动画产业的特征,明确动画产业链的结构形态,探索我国动画产业的发
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所谓心理契约,在狭义上是指员工对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责任义务的信念系统,包括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两个
本文主要针对光刻对准特性,从单项工艺和工艺集成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光刻对准的各个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对准标记、工艺层、隔离技术等,提出了一些改善光刻对准效果的方法。对准
三维地形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数字地球、虚拟仿真、飞行模拟和地面驾驶模拟、三维游戏等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怎样对地形这一自然界最复杂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