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PIB抗原表位合成肽的研究及PⅢ蛋白载体的构建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是淋病的病原体。淋病是当今国内外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人类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感染淋病奈瑟菌之后,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尿道炎和宫颈炎,以及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女性患者还可由于并发症造成不育、宫外孕等严重后果。淋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而后者是诊断淋病的重要依据。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是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和培养法。但慢性患者或女性病人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涂片的阳性率不高,须依赖于淋病奈瑟菌培养确诊。由于淋病奈瑟菌不易培养,需特殊培养基方能方能培养成功。标本运送使淋病奈瑟菌活力下降也可能造成错误鉴定或漏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努力寻找一种简单、直接、快速的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将核酸探针技术、PCR方法和连接酶链反应(LCR)应用于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但这些方法要求设备条件高,且因基层医院目前尚无很好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不能作为淋病常规诊断依据,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和多克隆抗体协同凝集法等也逐渐被运用于淋病奈瑟的检测,并有望成为一种经济实惠、易掌握、易操作的新型淋病奈瑟菌检测手段。而这些方法依赖于淋病奈瑟菌有效抗原的筛选。   淋病奈瑟菌的主要抗原成分有菌毛、脂多糖和外膜蛋白。菌毛具有较高的变异性,而脂多糖除有较高变异性外,还有毒性和与宿主碳水化合物有部分相似性,这些因素使它们不能成为制备淋病奈瑟菌检测试剂的成份。外膜蛋白包括PI、PII、和PIII。PI为主要外膜蛋白,占淋病奈瑟菌外膜总重量的60%以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PI又可分为两个主要型别,PIA和PIB。表达PIA的淋病奈瑟菌多见于非生殖道的感染。Butt和Fletcher等人对PIB做长期、深入地研究后发现,单克隆抗体SM198能与所有参与测试并且表达PIB的淋病奈瑟菌菌株发生反应。SM198所能识别的抗原表位(epitope)位于PIB上,其中有五个连续的氨基酸呈现出较高的保守性,该序列被定义为SM198识别的最小表位。尽管结构上的变异使PI产生血清型特异性,但是保守的抗原表位给抗体的识别与反应提供了潜在的目标。PIII也是淋病奈瑟菌的外膜抗原之一,稳定地表达于所有淋病奈瑟菌外膜表面。与PI、PII和菌毛不一样,PIII表现出非常高的保守性,所有的淋病奈瑟菌都只表达同一型别的PIII。国内外对PIII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这可能与PIII失去成为淋病疫苗研究的候选分子有关,因为机体针对PIII产生的抗体能抑制其它抗体和补体对淋病奈瑟菌的杀菌作用。但是PIII的高度保守性可以被利用来研制淋病奈瑟菌的检测试剂。   本研究利用人工合成肽技术合成一段多肽LD1,其序列对应淋病奈瑟菌PIB上的抗原表位所在区域,并用化学方法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获得完全抗原LD1-KLH。用该完全抗原免疫动物,以研究其免疫原性;制备抗LD1-KLH多克隆抗血清,检测该抗血清的特异性,为将其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研制相关检测试剂奠定实验基础。另外,正确构建淋病奈瑟菌PIII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获得免疫血清作准备,以期制备复合检测试剂。   本研究工作分以下二个部分:   一、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IB抗原表位合成肽的研究。   1. 淋病奈瑟菌PIB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及比对;   使用DNAMAN对来自于GenBank的18株淋病奈瑟菌PIB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后发现,抗原表位所在区域中有五个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与参与比对的PIB同区域序列的同源性为100%。BLAST将淋病奈瑟菌参考株R10抗原表位所在区域(15个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里的所有淋病奈瑟菌PIB同区域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在80%以上。以R10抗原表位所在区的这个15个氨基酸作为LD1的序列。   2. 抗LD1-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化学合成LD1序列,并与KLH进行化学偶联形成完全抗原LD1-KLH。取200ug/ml和100ug/ml的LD1-KLH 完全抗原0.5ml与等体积完全福氏佐剂(CFA)混合,初次免疫家兔和豚鼠;并以同样浓度的LD1-KLH混合等体积不完全福氏佐剂(IFA),在第15、30和45天加强免疫。第4次免疫后10天,心脏取血,收集血清,-20℃保存备用。两种动物均在完全抗原免疫前由耳静脉取血收集非免疫血清作为对照。   3.抗LD1-KLH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方法检测免疫血清与完全抗原LD1-KLH的反应效价。以25ug/ml的LD1-KLH为抗原,每孔100ul 进行包被。动物免疫血清按倍比进行稀释。ELISA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免疫血清稀释倍数的增加,反应孔吸光度(A)值逐渐降低,兔抗血清最高效价在1:3200~1:6400之间,豚鼠抗血清最高效价在1:25 600~1:51 200之间。抗LD1-KLH多克隆抗体与LD1-KLH抗原间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Western blot:淋病奈瑟菌直接用加样缓冲液裂解,经12%的SDS-聚丙稀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后,转印到ECL膜上,以Western blot对免疫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淋病奈瑟菌裂解物与低分子量标准蛋白Marker一同通过SDS-PAGE分析,以标准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为x,标准蛋白质的分子量为y,求回归方程y=f(x),计算显色条带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兔抗血清和豚鼠抗血清均与淋病奈瑟菌裂解物有明显的反应条带,而非免疫血清则无明显反应。细菌裂解物经过SDS-PAGE分离再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显示出多条蓝色条带,其中一条的位置对应于Western blot的反应条带,根据回归方程求得其分子量为37 300。   (3)抗LD1-KLH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用ELISA法检测兔抗血清和豚鼠抗血清与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不同微生物之间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无论是兔免疫血清还是豚鼠免疫血清均能与淋病奈瑟菌反应,而与其它参与检测的微生物之间无交叉反应。   二、淋病奈瑟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PIII的构建和鉴定。   常规酚-氯仿法提取淋病奈瑟菌基因组DNA,根据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III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携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 I,EcoR I)位点的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PIII全基因片段,产物经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后以乙醇沉淀纯化;纯化产物和载体质粒pGEX-3X 分别经BamH I,EcoR I酶切后行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和质粒大片段,经T4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经氨苄青霉素抗性、双酶切和测序筛选出阳性克隆,命名为pGEX-PIII。   结论:将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IB抗原表位和外膜蛋白PIII联合应用于淋病检测试剂的研究在国内未见报导。本研究利用人工合成多肽制备针对淋病奈瑟菌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多肽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识别淋病奈瑟菌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PIII的氨基酸残基数是PIB抗原表位的数十倍,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将大大增加研究或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III原核表达载体pGEX-PIII,为进一步获得免疫血清作准备。总之,本研究的工作为新型淋病奈瑟菌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实验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集团内捕食是影响农业系统广食性天敌对靶标害虫控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全面揭示稻田广食性天敌对稻飞虱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和中华淡翅
目的:  抗生素耐药一直是困惑临床感染治疗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由于常规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和频率不同,其临床常见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也有所改变。因此,长期
针对单纯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整套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辅助进行水深遥感研究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长江口的水深遥感研究工作中.研究实践表明:GIS技术很好地弥补了
一、电磁干扰对电子测量设备的影响1.电磁干扰的产生及分类在日常的计量检定工作中会发现,有的电子测量装置会出现某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指针式仪表会出现指针抖动,数字式仪表
本文主要对目标声探测识别传感器进行研究,提出了应用对数放大电路对声传感器探测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的方法,及利用声传感器探测距离较远的特性,使其充当值更传感器配合其
本文对人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分别用全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富集白细胞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志愿者外周血中
我1989年就加入了中国汽车工程师的大家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目的: ①研究MnZnFeO纳米粒制备及表征; ②MnZnFeO纳米粒生物相容性评价; ③多聚赖氨酸(PLL)修饰MnZnFeO纳米粒及AsO/PLL-MnZnFeO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④PLL-MnZnFeO纳
【目的】核糖体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核糖体蛋白S8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功能。【方法】本文根据褐飞虱基因表达谱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人兽共患并呈全球分布。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目前所使用的钩体疫苗都具有血清群或型特异性且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制具有广泛交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