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量和反转效应作为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一种异象,被公认为是对传统金融理论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因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动量收益持续性和反转策略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动量效应也称为“惯性现象”,由英文单词momentum翻译而来。动量效应一般指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收益持续性现象,也就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其未来的期望收益率也较高;而同期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其未来的期望收益率也较低。如果市场上存在动量效应,我们就可以买进过去一段时间内收益率较高的股票(赢者组合),卖出同时期收益率较低的股票(输者组合),以此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进行零成本套利,这种交易策略就是所谓的动量交易策略。对动量效应的研究往往是与对反转效应(Reversal)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反转效应正好与动量效应相反,它是指过去一段时间内表现较差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向价值回归,使得股票未来价格表现优异。反转策略是指买进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佳的股票,卖出同一时期表现较好的股票,从而构建一个零成本投资组合的投资方式。
研究动量和反转效应的意义十分重大,第一,关系到有效市场假说是否成立,也关系到投资者能否利用动量和反转效应进行套利。如果使用动量交易策略,其收益大于交易成本,表明动量交易有利可图,市场弱势有效假说不成立。如果动量收益不足以弥补其交易成本,表明动量交易无利可图,市场是有效的。第二,动量效应的存在意味着股票市场是非有效的,这种不能用基于风险的传统资产定价理论来解释的动量效应动摇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动量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技术分析方法是有效的,投资者会采用技术分析方法、遵循趋势投资策略进行投资操作。动量效应的存在意味着股票价格会沿趋势运行,股票市场有可能会走向极端,要么过于高估、要么过于低估,监管者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第三,更进一步通过对动量效应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方式。如果动量效应来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或追逐趋势的方式,则管理层对市场的监督和引导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基于对动量表现特征的正确把握,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动量交易策略在市场中套利,这种理性的套利交易行为将会促使市场走向有效。
行为金融学认为动量和反转效应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和反应过度(over—reaction)引起的。在理论上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于交易者的认知偏差而引起的,即交易者对证券的未来收益潜力、风险或风险态度的估计产生偏差,从而形成乐观或悲观预期,导致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二是由交易者的偏好改变引起的,即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视其前期收益状况而定,时变的风险偏好改变了投资决策,从而导致了“异常”的交易行为:三是由交易者采用非理性的交易机制引起,即投资者采用了与基本面变化无关的交易方式,导致了情绪化的交易行为。
我们将形成期和持有期分为1,2,3,6,9,12个月,从而形成36个策略组合,采用重叠法,对沪深A股从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非PT、ST、*ST、S*ST的样本股票在形成期取前10%赢者组合和后10%输者组合,研究其在持有期的对大盘的超额收益率,并计算出月均超额收益率,同时进行t值检测,从而考量是否存在动量和反转效应,以及动量交易策略和反转策略的有效性。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水岭,分别实证检验沪深A股在这个对中国股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前后,不同阶段的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差异表现。我们还将沪深两地的土市公司划分为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各种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包括私营、民营、集体企业等非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分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在中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正在蓬勃发展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的纯价格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异同。
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的全阶段实证结果表明,沪深A股虽然具有中期的动量效应(即“赢者恒赢”的市场表现),但在更强烈的反转效应作用下(即“输家变赢家”的市场表现),“买入赢者组合,卖出输者组合”的动量交易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不可行,相反“买入输者组合,卖出赢者组合”的反转策略更有效。也就是说,反映过度是沪深A股的主导现象。
分阶段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的中国A股证券市场,不存在纯价格动量和反转效应,也没有发现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现象,动量交易策略和反转策略都不可行。股权分置改革后表现出明显和强烈的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也充分证明了沪深A股的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以及反应过度的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改前可忽略不计。这一论点也是本论文的独创之处。
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实证结果发现,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符合一般规律,既存在中期动量效应,任何形成期和持有期下都有反转效应,反应过度现象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国有控股企业的中期动量效应更明显,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反转效应更强烈,因此,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反应过度现象更明显,采用反转策略的效果会更好。这一论点在以往的中外研究的文献中没有被涉及和关注过,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