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心”思想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hb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实现,首先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建构,首先必须以人自身的和谐为根本。鉴于改革开放可能以及已经显现出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信仰失范、道德失衡的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为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就会受到影响,现代化的建设就要多走弯路,因此必须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理想素质。江泽民也强调,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和反思与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家普遍感到最为严峻的问题是:人类在财富与人生价值的抉择面前,将何去何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对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中国社会的转型,直接造成了人们文化观、价值观以及心理上的种种不稳定。具体说来,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与科技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道德冷漠、诚信缺失、坑蒙拐骗、贪污腐败、部分人的精神空虚等等。因而有所谓的“现代化悖论”的问题。围绕着这样的困惑,人们开始关注寻找精神家园,寻找方舟的情结空前高涨。所以有改革开放以后的持续的“文化热”与“儒学热”。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把国人中严重存在的文化错位和心态失衡,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的思考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现代化的建设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结果上看,现代化的社会,也应当是一个高度稳定与高度和谐的社会。但恰恰是在这个剧烈变化的过程,客观上也正在生成着种种的不和谐与不稳定。那么,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协调现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的冲突,建立一种道德的、审美的、和谐融合的关系,优化人的安身立命的大环境,则是学术界有识之士瞩目的焦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2004——2005年之交,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不和谐的严重事实已经被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和谐思想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一种继承。学术界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究和认真的探讨。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进行了理路阐发,以寻求传统理论与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精神建设的契合点,同时为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一种理论借鉴与参考。通过总结分析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研究的有关成果,发现:⑴尽管对“心”的涵义尚有争议,但大致都围绕着“心”之德性、情感、意志等的意义予以运用;⑵对于人的心灵和谐普遍予以关注,认识到了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密切关系;⑶所有的研究,都停留在一般性意义的论述上,至于“和心”的内涵、如何“和心”、“和心”为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儒家的“和心”思想存在怎样的理论缺陷等问题,似乎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本课题所进行的“儒家‘和心’思想研究”,具有创新性。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文献资料法。即按照时代的顺序,选取其中儒家主要的代表人物的经典文献予以诠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总结其“和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我们所提出的“为什么”的问题。本课题的《上编》部分,主要论述了“儒家‘和心’思想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总结出儒家的“和心”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内涵包括:⑴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正如通常人们所认识到的那样,古今中外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像儒学一样,与时代的发展如此紧密地息息相关。儒家“和心”思想的发展,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⑵、主体性思维的彰显。儒家“和心”思想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思维特征。孔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创立了“一以贯之”的仁学心灵哲学体系。此后,在儒家的“和心”思想发展历程中,都沿着主体性思维的路向发展;⑶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德性之“仁”与规范之“仁”,在孔子的“和心”思想中是统一过程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后世儒家或以人性论为基础,或从天理的角度,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孟子的统一于心性,程朱的统一于“理”,陆王的统一于“心”,都表明了儒家“和心”思想体系中的德性与规范的统一;⑷情感与境界的统一。情感无论基于何等层面,都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其“合理”的存在,即是“中”、“和”,即是得当、适度,无过无不及。情感恰到好处,即是“和心”。本课题的《下编》部分,主要是围绕着“儒家的、‘和心’思想的价值向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人格向度”、“人和向度”、“天人向度”、“治世向度”、“和平向度”五方面内容进行研究,明确指出了儒家“和心”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社会的“向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⑴儒家“和心”思想,无论是从情感意义上,还是德性的意义上来讲,始终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可以涵纳儒家诸德之“仁”。于是,本文关于儒家“和心”思想的研究,也是研究儒家“仁学”的一个新视角。可以说,儒家的“和心”,即是“贵仁之心”。⑵心灵与世界相联系正是靠一种意向性。儒家“和心”思想与和谐社会之向度的研究表明,和谐社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儒家“和心”思想研究表明,“和心”思想与社会和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亦即是相辅相成的。⑶儒家“和心”思想的向度分析,只是表明一种应然性而不是实然性以及必然性。之所以会发生许多的道德行为与道德意识的不一致性的问题,恰恰说明了儒家的“和心”思想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儒家“和心”思想的理论缺陷表现在:第一,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教义相比,儒家的“和心”思想,似缺失让人“警戒怵惕”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使人心存敬畏。而儒家的“和心”思想,则完全是靠一种道德自觉。显然,道德自觉又并非人人可以做到;第二,儒家的“和心”思想中,由于过分自信于人的道德自觉,因而对于人心之外的强制干预,如“法”的强调,明显不足。在儒家“和心”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显示了“法”的缺位,这也是儒家“和心”思想的一种片面性。儒家“和心”思想,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偏颇,但从总体而言,亦可谓“瑕不掩瑜”。儒家毕竟抓住了世间最为宝贵的因素——人心,并且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最为巨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在宋明理学中,为了批判汉儒和佛老思想,具有担道意识的宋儒们极力为儒家伦理道德实践寻找形而上的的本体论依据。所以“性与天道”问题无疑成为宋明理学中极为关注的焦点,不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剖析,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足球休闲活动现状、北京市海淀区大
背景:背包行走是儿童常见的活动。过重的书包会对儿童下肢及足部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儿童的发育。目的:探讨肥胖对儿童背包行走时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体质量指数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临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艺术体操队集体组冬训期间芭蕾课安排进行研究,分析其芭蕾训练的原因并总结了芭蕾训练规律和特点,为提高我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剖析,旨在通过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
本文对《史惠鼎》、《(?)钟》中的两处字词进行了考释:把《史惠鼎》中的"褐化(?)"读为"遏过去怒",是遏止过错,除去怨怒之意;把《(?)钟》中的"埶"读为"杰",是杰出人材之意。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高中英语课堂也需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课堂的创新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的创新教学进行探讨,揭示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VDR)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ISS患儿为试验组,9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儿
目的:优选与葫芦素B联合作用能够产生体外协同抗肝癌作用的中药组分与比例。方法:采用MTT法,考察葫芦素B、姜黄素、大黄素、苦参碱等中药组分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
目的:评估艺术体操运动员前庭脊髓功能与普通人的区别,同时分析脊柱侧弯对其前庭脊髓功能的影响,探讨视动干扰下动静态姿势图描记技术评价艺术体操运动员前庭脊髓功能的应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