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进入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复苏期,也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贸易格局、世界经济重心与经济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期。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长仍较为疲软,全球需求结构变动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我国出口的外需增长放缓,对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高速增长导致资源环境负荷居高不下,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凸显。目前,国内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海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由于海洋经济的理论体系尚不健全,对海洋经济转型存在诸多理解,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经济学、海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理论,明确转型、经济转型、海洋经济转型与转型成效的实质内涵,认为海洋经济转型是指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高、人口就业层次转变、发展支撑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综合国内外对海洋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以沿海11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为研究对象,从海洋经济发展度、海洋经济转型度、发展条件支撑度、海洋产业就业度、资源集约利用度、生态环境响应度等分维度构建了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灰理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对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进行测度研究,并对其结果从整体、区域及分维度转型发展状况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揭示其内在变化规律,旨在为沿海各地区认清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层面来看,2010年以前我国海洋经济转型整体集中在中低值区域,各沿海省市区海洋经济转型并没有明显进展,2010年以后,各区域转型均取得明显成效,海洋经济转型差距逐渐缩小,但整体差距仍然存在。(2)从分维度层面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度保持稳步提高,但空间格局差异没有显著变化;海洋经济转型度、发展条件支撑度、资源集约利用度、生态环境响应度在空间上呈现正向变化趋势,且变化较快,已经逐渐打破原有发展格局,转型成效较为明显;海洋产业就业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说明转型对海洋产业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3)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一直保持海洋经济转型领头羊的位置,环渤海经济区转型成效较不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转型有放缓趋势,北部湾经济区转型成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其他区域仍存在较大差距。(4)我国海洋经济转型的空间格局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区位条件、海洋产业体系基础及腹地经济等差异,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历史基础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未来影响各省市区海洋经济转型的主导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海洋意识、海洋管理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