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十年代“张爱玲热”的文化剖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接受史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张爱玲热”进行现象阐释和剖析。  “第一章”主要分析八十年代张爱玲作品如何在研究界和文学界被研究、接受和传播,并考察当时的阅读和出版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机制、文化取向、研究状况三个方面,探讨了“张爱玲热”未能在八十年代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探讨九十年代“张爱玲热”的兴起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第一节”考察了九十年代张爱玲研究的状态,结合事实和数据说明这一时期涌现了研究热潮,并推动了对张爱玲的“经典化”。“第二节”从出版和阅读的角度,分析出版运作和大众阅读中对张爱玲的“世俗化”倾向:一是张爱玲本人被逐渐塑造成以“才女”作为标识的文化符号,二是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各种形式的世俗化包装。在这一过程中,对“张爱玲热”存在的问题和偏颇进行反思,并对文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文化心理进行了描述和评析。“第三节”综合媒体宣传、文学创作、影视改编和出版运作等方面的情况,探析张爱玲及其作品在九十年代文化生态中的接受和影响。重点分析了1995年9月张爱玲逝世后,各种文化市场机制对这一事件的炒作和商业性利用,“张爱玲”作为文化符号被进一步塑造,最终促使“张爱玲热”达到高潮并持续保持热度。在现象阐释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文化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符号化”是“张爱玲热”的动力机制。进而将张爱玲的“符号化”与陈寅恪、顾准等人的“符号化”进行比较,分析其共性和差异。  “第三章”梳理了九十年代评论界对“张爱玲热”的三种评论方式:政治批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进而联系九十年代末以来“张爱玲热”的新趋向,进一步对“张爱玲热”中存在的简单化、平面化和庸俗化进行反思,揭示其所反映的文化心理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徽宗朝前后的诗歌。徽宗时期,政治环境非常险恶。新党当权,旧党在政治上遭受严厉打击,诗歌创作被视为“元祐学术”,并遭到禁止。此时虽然仍有少数诗人生活于
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局,政治上纷扰不断,但却也是文风兴盛,众说杂陈的数百年。我们一般都注意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是异常地繁荣,如曹丕的《典论.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新时期以来,这一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2003年,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本文采用“位性”理论对状补双位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归纳状位和补位各自的语义准入条件,探讨状位性质形容词和补位性质形容词复杂的语义指向,分析补位性质形容词深层
在法律词汇系统中,法律术语占据重要的地位,没有法律术语的存在,就没有法律法规的存在,更谈不上法律的执行。法律术语的研究对法律语言学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综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应积极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验
1998年,是新太创业发展的第十二周年,也是新太“二次创业”进入关键性阶段的一年。这一年里,集团面对各种复杂的困难,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及运营管理对策,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新太集团继续在CTI(计...
本文研究在逻辑语义上具有并列关系,以连接两个体词性NP为初始功能的汉语并列连词的历史发展演变,如单音节的“眔、隹、及、臮、洎、于、與、并、兼、和、连”、双音节的“及與
《西游记》是一个充满了悖论的体系,各种难以解释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文本的主题具有了阐释的无限可能性。本文试图从中国文人传统的游戏精神和明代文人的生存困境与思想
阎连科是当今中国乡土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小说600多万字,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出的,都是二十世纪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