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涌现与不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人类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当前,世界疫情形势严峻,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实体经济复工复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而且也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这一兼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在2020年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一要求也被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浪潮的兴起也为消费市场带来变革,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驱动了消费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驱动之下,作为数字经济下重要的微观表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了大量先进的数字科技,是企业抢占竞争制高点、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也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由于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具备了较为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但同时仍有将近40%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技术路线、资源投入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得数字赋能企业发展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思考如何在新一代数字科技的渗透下,驱动企业绩效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企业的融资、投资与经营活动关乎其可持续发展,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限制了企业绩效提升,有效的投资以及费用粘性也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目前鲜见有文献确切地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外部融资、投资效率以及费用粘性结合起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给外界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这将会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绩效呢?这不仅需要理论的回答,也需要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和最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从企业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角度切入,以考察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为缓解企业与外部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枢纽?有利于减少融资成本?增加融资规模?增加信用贷款?(2)数字化转型能否帮助提升企业的内部治理和管理决策水平,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3)数字化转型能否减少管理层“构建帝国”等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抑制费用粘性?又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最后,文章结合我国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主要研究结论,分别从政策制定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完善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制定、提升投资者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上市公司数字化释放潜能推动其持续性发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第一,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的研究中,分别从债务融资规模、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信用贷款几个维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显著正相关,即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改善公司的融资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的关系会受到公司特征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公司所处环境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股权越分散、信息环境越好时,数字化转型对提升债务融资的作用越明显。在更换债务融资的衡量指标、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内生性问题后,发现结论仍保持不变。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分析师关注度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2)数字化转型对融资成本的实证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与股权融资成本也是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外部融资成本的关系还会受到企业特征与外部治理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化程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成本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负相关关系更显著。在改变融资成本的衡量方法、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内生性问题后,发现数字化转型仍能降低外部融资成本。(3)有关数字化转型对信用贷款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信用贷款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效率,有利于缓解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与信用贷款在国有企业和审计质量高的企业中正相关关系更显著,在更换信用贷款的衡量指标、考虑金融危机和股灾的影响以及进行DID检验后,发现数字化转型仍能促进信用贷款融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影响企业的信用贷款。第二,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效率均显著正相关,即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会受到公司特征的影响,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对两者的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当企业代理成本越小、融资约束越低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越显著。将投资效率区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个维度后,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过度投资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会显著抑制投资不足,现金充裕度对数字化转型与投资不足间的关系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但对数字化转型与过度投资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不显著,即数字化转型对投资不足的改善在现金缺乏的企业中更明显,因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降低企业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获得外部融资,提升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提升财务稳定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三,在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中,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费用粘性显著负相关,即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抑制费用粘性。数字化转型与费用粘性的关系会受到公司特征的影响,产权性质对两者的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而代理成本对两者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当企业代理成本越小、为国有企业时,数字化转型对费用粘性的作用越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费用粘性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中引入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后,检验发现管理者能力在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即管理层能力越强时,数字化转型经费用粘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推进作用会得到显著加强。总体来看,上述结论表明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研究视角新颖,与已有文献集中在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不同,本文把关注点放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上,创新地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的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纳入到分析框架内,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不同方面的影响,为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文献提供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第二,本文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投资效率以及费用粘性相结合进行研究,并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层面进行异质性检验。本文的研究打开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投资、以及经营绩效之间机制的“黑匣子”,为解释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本文的研究加深了数字科技应用影响企业经营行为的认识,以往研究大多从宏观政策、高管特征、外部监督等角度考察对企业融资、投资与经营绩效的影响,而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投资以及经营绩效间的关系关注不足。本文的研究创新性地发现了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贷款、提升投资效率与经营绩效,为数字技术应用影响企业行为方面提供来自转型国家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政策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组织管理中的领地行为理论是近十五年来由众多学者不断构建完善的一个新兴理论。领导对下属领地行为,是组织领地行为的一个特殊分支,是领导者将下属看作领地资源而表达出来的一种领地行为。其理论基础来自领地行为理论,其成因和影响却又不同于先前的研究。当聚焦于领导对下属这一具体情境时,领地行为所表现的特征和与过往的理论存在许多的差异,具体而言,存在行为的合规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策略的差异性、边界的模糊性、基础理
学位
在风险频发的后工业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全人类无法避免、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确立了属地管理和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县级(含县级市、市辖区)政府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是最接近基层、具有较完整建制的一级政府,相对于省、市等上级政府能够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第一线”,同时相对于乡镇等下级政府又具备更好的资源调配条件和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事发地的县级政府
学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对伊拉克发起侵略科威特战争的惩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决议的形式对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全面经济制裁。这些决议也得到了联合国各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并在决议基础上分别对伊拉克实施了相关的制裁措施。然而,上述制裁方式并未达到联合国希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效果,反而促使了人道主义灾难的意外后果产生。为了汲取经验教训,反思实施经济制裁所产生的弊端,联合国同各会员国以会议的形式展开激烈讨
学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不仅制约了旅游业劳动力市场供给,还面临着产业升级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智能旅游服务,将智能自动化技术与旅游服务相结合,在弥补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业不足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了自由、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已成为当前旅游服务的新趋势。传统的旅游服务中存在着大量的人际互动,比如游客间的互动、游客与服务提供者
学位
当前自然灾害、工业事故频发,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幻莫测,为了适应这种新常态,企业既需要有面对风险保持稳定的定力又需要兼具突破创新持续发展的韧性。在组织中,员工是实践者,参与行动过程,检验决策结果;同时,员工又是发现者,位于风险前沿,直面关键问题。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向组织谏言,但一个不可避免的实践问题是员工的谏言常常被领导拒绝。虽然领导在拒绝下属谏言时可能会选择不同
学位
行政协议,是政府为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目标与相对人之间合意订立的契约,是政府与社会对经济、社会事务开展合作共治的一种重要治理模式。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有效开展社会治理的当下,如何保障行政协议的统一规范运行,是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201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列入受案范围。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
学位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在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严重依赖于钢铁、煤电等高耗能产业以及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城市碳排放量大,已经产生严重的现实问题。全球变暖、生态恶化均与频繁的城市活动密切相关,交通堵塞、基施陈旧、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备受关注。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7.8%,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31.2%和11.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次为3.5%、1.9%、0.7%。从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超过了投资和净出口。一般而言,居民消费支出在最终
学位
随着我国公民经济收入的日益增长,消费模式的不断升级,大众出游需求强劲,旅游接待人次逐年突破新高。然而,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游客不文明行为却频繁涌现,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景点景观资源,降低了同属游客的休闲体验质量,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根据该发展形势提出515战略,以“文明”作为第一位,明确强调“旅游要发展,文明旅游先行”,正式开启了游客不文
学位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的稳就业、惠民生和促发展工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于2021年12月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但近年来旅游行业乱象频出,旅游职业逐渐被污名化。职业污名对从业者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包括对从业者的认知、情绪、身心健康、态度和行为都产生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