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中鬼戏众多的原因探赜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彩纷呈的鬼戏的存在,是中国古典戏曲区别于西方古代戏剧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中鬼戏众多的原因进行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整个中国古典戏曲的独特风貌以及它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民俗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对应于戏曲作为综合的艺术样式,本文将适当运用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观点和方法,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探讨。 在中国戏曲产生之初,鬼戏就随之诞生了。“巫”、“优”二者是戏曲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两大戏曲源头。“巫”包括巫仪、傩仪和蜡仪,无论是上古时期盛行的巫觋,还是至西周渐渐分化和潜伏的巫风;无论是在祭祀内容上,还是在表演形式上,巫都同鬼观念及其鬼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优”虽然不像“巫”一样与鬼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鬼观念依然是渗透其中。可以说:中国古代鬼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因而也直接促成了鬼戏的产生。 佛道思想是促成中国鬼戏众多的另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佛道两教滋长了鬼的信仰;提供了完整丰富的鬼系统,诸如大批斑斓多彩的鬼形象、各种神秘恐怖的冥幽空间还有很多人鬼殊途转化的方式;同时,佛道思想中对因果报应的张扬,使得观众在戏曲的接受上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定势,这样作家在创作戏曲时就不得不满足这一心理定势,通过鬼意象的介入,使悲剧性的情节强行发生逆转。这种种都使鬼戏得以繁茂而生。 要解读一种文学创作现象,功能与美学是必须审视的两个角度。从戏曲功能看,无论是讽谏说、教化说、主情说,还是史鉴说、游戏说,利用鬼观念、鬼形象来敷演戏曲都是作家用以实现戏曲创作功能的重要手段;从戏曲美学看,以虚写实的美学原则,“非奇不传”的创作风尚,既给鬼戏的勃发提供了可能性,也使鬼戏的勃发成为一种必然性。 总之,本文主要从戏曲起源、佛道思想、戏曲功能和戏曲美学这四个层面出发,对中国古典戏曲中鬼戏众多的原因展开论述。正是因为鬼戏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因而鬼戏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本論文在整理齊系古文字資料和歸納整理齊系各類文字材料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對齊系文字形體演變的現象和規律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我們把齊系文字形體演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字形
《广韵》不仅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史的重要资料,而且保存了某些早已失传的历史资料和古书中的古义训诂原貌,从一定程度上记录并反映了宋代的语义原貌,对我们研究词汇和训诂同样具
论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对作家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作出解读。“神话--原型批评”将《圣经》神话中的原型分为神启、魔怪与类比三种意象。
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情韵成为古代文学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被王国维誉为“一代文学”。北宋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他们的词作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柔性书写特征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先导是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交给学生探究的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
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补语因其自身的复杂性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现今补语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
随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广,有些教师在推广过程中却走进了一些误区。比如,过度重视“以学定教”的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双基落实;将“题海战术
建安作家具有深厚的《诗经》修养。这体现在他们的《诗经》论说、对《诗经》的知识性接受和文学性接受三个方面。 前代《诗经》批评对建安诗歌观念及诗歌创作有重要影响。
竟陵八友是南齐时期很重要的文学集团。竟陵八友发展了声律理论,创立了永明体诗歌,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进程。 本文主体分三部分,分别对竟陵八友集团形成、集团性质、集团成就进
城市燃气化格局从以人工煤气为主、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为辅,向优先采用天然气、积极发展液化石油气、逐步限制人工煤气发展的转化是国际上城市燃气化发展的趋势。欧美地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