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显露的严寒地区校园雨水花园设计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路面以及大量建筑物的增多,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表雨水径流增大,面源污染物随径流排入受纳水体,加重了城市河道的污染。雨水花园便作为最佳雨洪管理措施BMPS的一种,是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措施中的一种。  论文以作者参与的课题为选题,创造性地将环境工程专业的技术示范与具有实用性的花园结合起来。因作者所参与课题的主持单位为沈阳建筑大学,经多次协商,课题组最后选定在沈阳建筑大学海绵校园示范区内建造课题示范技术的雨水花园。  论文以严寒地区校园的雨水花园为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综合、案例研究、协同设计等多种方法,归纳总结了生态显露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方式,尝试性梳理出严寒地区雨水花园设计的三大策略,即可视化、参与性和可体验性,并将总结梳理出来的设计策略,指导并完成沈阳建筑大学雨水花园的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论题的研究与设计成果不仅是在跨专业交叉合作的协同设计基础上完成,更多的是对技术与艺术结合下通过校园雨水花园的建设,促进学生们对雨水生态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伦理观。
其他文献
本文以结构逻辑形态理论和建筑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当今建筑前沿所出现的“复杂性建筑”现象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和归结,以结构逻辑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时代极大丰富和复杂化
边缘空间是城市空间中结构最复杂的空间,也是表现形式最多样化的空间,为人们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于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之间。它是随
中国村落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价值独特,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传承载体,它不仅承载着国家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形态各异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中国不可再生的文
学位
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仍在进行并不断的深化,它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基调,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特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二个社会转型期。
城市更新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更新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城市老旧社区虽以其丰富的街巷空间著称,但随着时间
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自组织理论,重点探讨了复杂系统产生、发展、演化的问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系统同样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论文将自组织理论与社区更新实践结
小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次生动力。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如何以小城镇自身的资源为基础,寻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匹配发展模式,是促进小城镇人口、社会、
社会在发展,人的生活行为和居住需求也会发展和变化,城市的既有住区更需要通过更新和改造以适应变化。但是,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长期的浮躁心态和“集权”意识形态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结合实际、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对城市新城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产城一体的新城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研究。  首先,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论文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