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血脂患者的数量非常庞大,每年国家花费在此类疾病上的医疗资源和财力数额巨大。即使如此,我国对于高脂血症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处境,无法有效解决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查和判别的方法。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就可以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而如果一直待到生化指标检测发现异常时,那时人体已处于患病状态,只能接受药物治疗。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在疾病初期就能够检查和评判的方法,而不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药物治疗。脂质组学的出现满足了这一要求,其致力于在疾病发生初期就检测出异常代谢物,然后采用日常饮食调节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而不是在疾病发生后通过药物进行调控和治疗。本论文采用脂质组学的研究思路,选择GC-MS检测技术,检测高脂血症动态模型中的小鼠血清脂肪酸的动态变化情况,希望通过观测动态模型小鼠血清脂肪酸的差异,找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一些基础信息。本论文得到了如下结论:(1)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实验小鼠血清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相应时间点的实验小鼠肝脏做病理切片,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随着饲喂高脂饲料的时间拉长,实验小鼠高脂血症症状越来越明显,说明高脂血症时间动态模型建立成功。(2)对前期建立的时间动态模型中的实验小鼠血清进行GC-MS检测。此次采取的是通过饲喂高脂饲料时间不同,使各组之间高脂血症症状产生一个动态过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各组之间的脂肪酸含量都不相同,且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性,但是只有三种脂肪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和时间动态是一致的,这三种脂肪酸是:C16:1、C18:1、C22:6。(3)在实验室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对高脂组小鼠,基础组小鼠,以及灌胃过有降脂功效的功能性油脂的高脂组小鼠血清进行GC-MS检测分析。此次是通过饲喂饲料不同,使各组之间也产生动态效果,与时间动态模型形成对照。得到各组之间血清脂肪酸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C16:1、C18:1、C22:6三种脂肪酸在这三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