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三方惩罚是个体作为无利益涉及的第三方,在目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后为了维护社会规范及公平正义,宁愿付出个人代价,也要去惩罚违反社会规范者的行为。第三方惩罚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前人从个体、环境、成本等各个方面对第三方惩罚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解释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心理机制提供了诸多依据。本研究从时间成本因素、情境模式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三个方面,采用改编的独裁者博弈范式,探讨时间成本因素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惩罚是个体作为无利益涉及的第三方,在目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后为了维护社会规范及公平正义,宁愿付出个人代价,也要去惩罚违反社会规范者的行为。第三方惩罚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前人从个体、环境、成本等各个方面对第三方惩罚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解释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心理机制提供了诸多依据。本研究从时间成本因素、情境模式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三个方面,采用改编的独裁者博弈范式,探讨时间成本因素在不同情境模式下对第三方惩罚行为频率和力度的影响。实验一考察收益分配情境下时间成本对第三方惩罚频率和力度的影响,为2(有、无时间成本)×6(分配比例:5:5、6:4、7:3、8:2、9:1、10:0)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有、无时间成本和分配比例为自变量,被试的惩罚频率和力度为因变量,有、无时间成本条件下各有30名大学生被试。结果表明,惩罚意愿受情绪推动,时间成本的作用并不显著。随着不公平比例的升高,时间成本会使得被试对成本的敏感度上升,在高不公平比例下惩罚力度下降。实验二考察损失分担情境下时间成本对第三方惩罚频率和力度的影响,也为2×6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有、无时间成本条件下各有30名大学生被试。结果表明,损失分担情境模式增加了被试负面感受,降低了被试对成本的敏感度,使时间成本对惩罚频率和惩罚力度上没有产生作用。对比实验一的结果发现,损失分担情境减弱了被试对不公平行为的耐受度,从更低的比例开始出现惩罚行为,并在高不公平比例时被试做出了更重的惩罚力度。实验三将单一的惩罚行为扩展为惩罚或补偿两种公正行为,即在实验时被试可以选择惩罚、补偿或保留积分,继续探讨收益分配情境下,时间成本对第三方公正行为偏好和力度的影响,实验为2(有、无时间成本)×3(行为方式:惩罚分配者、补偿接受者、保留)×6(分配比例:5:5、6:4、7:3、8:2、9:1、10:0)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时间成本提高了被试在中低不公平分配比例下的补偿行为,同时降低了高不公平分配比例下的行为力度。实验四探讨损失分担情境下,时间成本对第三方惩罚行为偏好和力度的影响,也为2×3×6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增加时间成本后被试在中低不公平分配比例中补偿行为增多,但对行为力度没有影响。对比实验三的结果表明,损失分担情境降低了被试对不公平水平的耐受度,使被试在更低不公平比例下做出补偿行为。总体而言,第三方感受到足够的不公平水平后,个体会开始做出惩罚行为,时间成本会提高第三方对自身付出成本的敏感度,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第三方惩罚,在高不公平比例下降低惩罚的力度,或者在中低不公平比例下增加补偿行为的频率。损失分担的情境模式增加了第三方的不公平感受,减弱了对成本的敏感性,使时间成本的作用被削弱。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作用类似,对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影响符合两阶段理论的解释,个体会从“经济人”的角度看待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影响了第三方惩罚行为的总成本。
其他文献
网络欺凌是最近几年,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常见的负面事件。在我国年轻人又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因而他们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欺凌的迫害。同时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点“赞”和转发或评论等方式,将发布者暴露于开放的环境中,网友们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引起发布者某些负面情绪体验,或是诱发压力等,而情绪和压力又会对发布者的记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在网络社交媒体大环境下,网络欺凌引发的压力和情绪对记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
微波辐射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辐射。脑作为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指挥中枢,是微波辐射最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微波辐射可导致工作记忆相关脑组织结构损伤和工作记忆功能损伤。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由高频电磁场引发脑内电信号传递的非侵入式脑刺激技术,其中高频TMS可用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并改善由这些疾病引起的
行为免疫系统由进化环境中反复发生的病菌压力选择而来,其功能是避免个体与可能带有传染性病菌的物体或者活体接触。当面对病菌威胁时,行为免疫系统会激活,人类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会受到影响。创造力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创造力是指产生新颖且有效的想法、产品的能力。由于创造力具有有效性这一特征,社会公众通常将其视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能力。然而,一直以来,大部分人都忽视了创造力产生过程背后的动机,因此,恶意创造力
微波(microwave,MW)是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近年来,微波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通信、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但与此同时,微波辐射带来的健康危害备受关注。本研究从能量代谢角度引入,基于神经元能量代谢途径变化,探讨其在微波辐射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中的作用,为揭示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和防护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心理测试量表对微
微波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5G时代的到来,环境中电磁场日益复杂多变,800-1800 MHz、2.52-2.68 GHz、4.80-4.90 GHz等多种频段纵横交错,长时间微波辐射是否危害身心健康也成为电磁生物学领域关注的科学问题(刘虎,宁宇,&侯旭剑,2017;王俊璇,朱文赫,&吕士杰,2020)。脑是微波辐射敏感的靶器官(彭瑞云,2011),微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众说纷
以往研究发现,浪漫爱情和自我扩张对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浪漫爱情又与自我扩张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浪漫爱情与自我扩张两者对创造力的影响。实验一旨在探究浪漫爱情启动与自我扩张增进性对个体创造力表现产生的影响。选取单身大学生被试128名,采用2(组别:浪漫爱情启动组/控制组)×2(自我扩张类型:放大/缩小)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组别和自我扩张类型,因变量为被试在创造力任务上的得分
随着微波发射源的广泛应用,微波长期复合暴露给职业人员带来的健康威胁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脑是微波辐射最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学习和记忆功能是大脑的重要功能,海马是与学习和记忆功能联系紧密的脑组织。近来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细胞机制之一。另外,组学技术在机制研究与敏感基因靶标寻找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对于应用广泛的S与X波段微波相关研究仍存在空白,尤其是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长期复合暴露,
河北耿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故事村”,其丰富的民间故事作品和独特的故事家群体现象闻名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耿村及其民间文学宝矿被挖掘出来,2006年,耿村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成为藁城、乃至整个河北的文化名片,成为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为了保护和传承耿村民间故事,当地民众、政府和学校探索了许多方式,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效果并不乐观。本文运用历史
中共中央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指出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依然存在着对于传统文化与历史遗产的保护不力,导致城市景观与所在地的传统自然文化景观不协调,这种同质化的城市空间生产中不仅破坏了传统乡土社会所具有的特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的流失。(1)集体仪式空间是一个将人们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的经验与行为空间,同时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实践与表述的延伸,它强化
诞生仪礼是民俗学探寻民众生活意义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和谐家庭建构的背景下,通过诞生仪礼关注仪式主体的家庭代际权力的让渡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诞生仪礼的完成不仅意味着新生儿社会角色的确认,还代表着新生儿的父母和祖父母家庭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祖辈与父辈家庭权力的重新分配。实际生活中则表现为诞生仪礼中和诞生仪礼后祖辈与父辈的权力让渡。从家庭收入的管理与支配、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