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耦合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及谐波特征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迅速发展,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而进行谐波治理或监测评估需要的大量的现场测试数据,往往受限于现场谐波监测装置有限,导致获取的测试数据非常有限,难以满足谐波特性研究的需求。因此,建立具有车网耦合关系、能动态模拟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大量的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计算,为牵引系统的谐波特征分析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建立了牵引系统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牵引变电所、牵引网以及电力机车的数学建模。讨论并明确了不同接线方式的牵引变压器三相-两相的电压、电流变换关系;对牵引网多输电线路利用Carson理论结合矩阵变换的方法实现对牵引网导线参数的合并与降阶;利用最小二乘法改进了传统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的空载特性曲线的方法,并对电力机车的控制电路流程进行了说明。其次,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陕西省某牵引变电站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之后利用该仿真模型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在多牵引工况包括不同机车级位与速度、不同机车位置、不同牵引网供电区间长度以及不同牵引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下,牵引系统注入电网的谐波特征。此外,牵引网的电压水平也是衡量牵引供电电能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据此,本文对采用带负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与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的电力机车在不同牵引网位置以及不同牵引网供电区间内牵引网各点电压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牵引网谐波传输特性,对机车取流电流与注入牵引变压器低压侧各谐波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牵引网谐振与机车位置以及牵引网供电区间长度有关,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针对牵引供电系统谐波治理的需求,提出利用并联混合滤波器进行谐波治理的方案,并利用PSACD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并联混合型滤波器后,三相系统电压、电流谐波含量大幅度的下降,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需求。
其他文献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日益复杂的建筑系统需要更为精准的建模方法。人们常以温度代替能量来描述建筑环境的冷暖信息,忽
多氮杂环金属配合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材料。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电子效应、不饱和金属位点、高效的活性点等独特性能,它们在光学,磁学,气体吸附等领域有着广
今年已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熟悉的名词,企业如何将自己的产业更好地加上互联网这个翅膀实现腾飞是很多企业家正在思考的问题。企业正在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同时也
随着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对数据系统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可对外界刺激(如温度、pH、光以及氧化还原等)产生响应,导致其自身结构和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使其在药物可控释放、生物医用材料、环境修复、纳米催化以及传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闻、社交媒体、医学等领域的图像数据爆炸性增长。如何使用计算机正确的理解这些图像内容,对于计算机快速检索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如今,图像的标题描述已经成为理解图像内容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让计算机自动描述图像内容。但是现有的研究对图像特征提取中存在对图像中物体及其位置关系和场景信息提取不准确,在生成标题的过程中存在丢失物体属性和描述不完整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深度学习
学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呈现出对软件系统的复杂需求,导致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软件结构复杂性的提高,进而使得软件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受到威胁。本文通
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的大环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有很强的吸收,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光能转换、光催化、光动力疗法和荧光检测器等领域。就卟啉基材料(包括共价聚合物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光催应用而言,迄今为止,已经有大量的报道。但是,鲜少有不对称A3B型卟啉及其配合物用于光催化反应的报道。一、合成了一系列外围带有螯合基团(吡啶二羧酸)的卟啉,并将其中不对称A3B
不同于其他的人工光源,LED光源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高、寿命长、耗能低优势使得LED照明产品不仅使用能耗成本低,其整体产品周期的综合成本也远低于其它光源产品而具有极其优异经济竞争优势,促使照明级LED作为人工光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和广泛。LED光源技术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可以对其发出的光质进行调控,也就是说我们可按植物生长发育需求的差异性调制不同的发光光谱,实现按需用光。而人工光照作为农业生产
随着社会发展对导航精度、抗干扰等性能期望的提高,导航系统单独工作时产生的弊端愈发明显,因而能够充分发挥子系统优势的组合导航系统逐渐成为导航研究的主流方向。目前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