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胆手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肝胆外科主要用于肝肿瘤、肝段及胆道的可视化,使术者在肝切除中更加准确地识别肝肿瘤并实施更加精准的肝切除术。然而,ICG在肝胆外科的使用经验仍然匮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术前注射ICG的时间和剂量不统一,患者的肝硬化背景对ICG清除效率的影响不确定,不同肝胆疾病的显影特点不明确等问题均有待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ICG给药规范和标准。为探索肝脏及肿瘤荧光显影特点的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探讨荧光显像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降低荧光染色失败的概率,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胆手术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与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因肝肿瘤或胆石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周内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凝血指标、肿瘤指标、肝炎指标等,术前一天静脉注射5mg ICG,根据手术图像使用软件测量肝脏、胆囊、肿瘤、瘤旁组织的荧光强度(FI,fluorescence intensity),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与术前指标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SPSS 26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中心住院行荧光腹腔镜下肝胆手术患者112例,其中诊断为肝肿瘤67例(59.8%),胆石症45例(40.2%)。肝脏廓清ICG效果好的患者有91例(81.3%),差的有21例(18.7%)。相关分析显示肝脏主观荧光效果与客观荧光强度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其最佳cut-off值FI=27可作为等效评判肝脏荧光效果好差的界线值。相关分析显示和肝脏荧光强度(FI-L)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的因素主要为肝功损伤及胆道梗阻指标两大类,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可用来预测肝脏荧光强度的因素有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糖类抗原199(CA199),并得到直线回归方程FI-L=-46.473+1.367×DBil+0.587×PTA+0.055×CA199 用来预测肝脏荧光强度,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肝肿瘤和胆石症亚组,也建立了类似的预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ICG注射时间长间隔组和短间隔组FI-L的t检验结果显示长间隔组患者的肝脏荧光强度平均值低于短间隔组(19.2 vs 35.2),说明延长术前ICG注射时间可能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肝脏荧光效果,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1.494,P=0.146)。此外,在进行荧光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过程中,我们还意外观察到一种少见的荧光染色现象,并对这四例特殊染色的病例进行了报道。结论本试验探讨了术中ICG荧光显像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出肝脏荧光强度的预测模型,根据术前预测的肝脏荧光效果,可预先调整ICG用量或用药时间,降低术中染色失败率。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观察到了一种特殊的荧光染色现象,表现为肿瘤所在肝段或亚肝段的大范围荧光,可由肿瘤浸润或压迫、结石梗阻、局部炎症、胆管癌栓及血栓相关的局部胆汁淤积引起,联合切除病灶及胆汁淤积性肝段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其他文献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癫痫药物,由于水溶性低,其体内生物利用度较差,临床上常需要较大用药剂量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类药物。由于卡马西平晶型稳定,结构呈电中性,难以成盐,目前主要采用共晶方法来提高其溶解度,但关于CBZ溶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从实验(相溶解度理论)和理论(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导体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渐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10年前大大提高,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取代坏死的心肌组织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非梗死区由于室壁张力的变化发生间质反应性重塑,即心肌间质出现细胞外基质沉积。然而,细胞外基质过度的沉积则会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死亡率居第六位。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高感染地区,全国有8000万慢性HBV感染者,约有2000万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炎病人,近700万肝硬化患者,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约37万例,其中绝大多数是由H
目的:心血管疾病可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对老年群体危害更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趋势。本次研究引入世界先进的健康管理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应用于临床,早期筛查、识别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手段,以控制疾病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方法:选择我科定期体检无心血管疾病的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又以高级别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胶质瘤的70%以上,由于具有高侵袭性、高浸润性的特点,常规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治疗后肿瘤常有残余,患者术后易复发并且向恶性程度更高级别胶质瘤发展,尽管过去十年不断有新的治疗策略被提出并且在临床前阶段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结果却令人不甚满意,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血脑屏障对药物输送的阻滞、肿瘤内的异质性、有效的
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医疗提供者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的三种治疗方案(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单药、沙格列汀单药)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医师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Meta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对比达格列净单药或者沙格列汀单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治疗由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筛选符合纳排标
目的:基于入院临床特征,探究单纯颅脑外伤后出现进展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尝试建立一个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为:1)年龄18?85岁,12小时内入院并完善首次CT检查;2)头颅外伤史明确;3)48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至少1次;4)符合单纯性颅脑损伤定义,即头颅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
研究目的对河南省三家医院医生的癌痛认知情况展开摸底调查并由相同专家按照河南省癌痛质控标准进行培训,检查培训前以及培训后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癌痛病例情况,评估河南省癌痛质控督导对三家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1.制定关于癌痛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并经专家审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医务人员的癌痛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以专家实地授课的方式对相关医生进行癌痛知识培训。3.通过现场评价电子病例的方
1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所致的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婴幼儿多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其临床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2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特征分析较少,期待本次研究可对儿童脓毒症的临床数据分析提供一定资料,一定程度上指导临
背景三臂非劣效临床试验,是指同时包含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非劣效研究的临床试验,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非劣效设计。非劣效中不依从偏倚的控制策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三臂设计中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使结论的有效性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对于三臂非劣效试验中控制不依从偏倚的效应估计及非劣效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以建立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持实践应用和推广。方法本研究从监管接受度考虑,在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