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风险事故发生日趋频繁,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攀升,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国内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停留在风险自留、购买商业保险等传统方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的风险在演变,转移和管控风险的方式也在改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风险新的挑战,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ART)因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其中典型模式之一就是专属自保公司(Captive Insurance Company)。 国外,专属自保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在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内,理论界和保险实务界关注专属自保公司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理论界对专属自保公司的研究涉足不深,实践经验又很少,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结论和实践方案。进入21世纪,我国500强企业中也有很多企业试图尝试或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成立专属自保公司来解决企业风险问题。尤其是保监会于2013年12月11日发布《关于专属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从监管层面打开了我国企业在国内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闸门。 但专属自保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过程比较特殊和复杂,如果缺乏充分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支持,本身也有风险。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1)企业为什么要成立专属自保公司,专属自保公司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2)国外的专属自保公司实践取得了哪些经验,哪些适用于中国,为什么? 3)国内企业如何才能参与并成功运营专属自保公司? 围绕以上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国际比较并结合企业成立专属自保公司实际案例分析,针对中国现有国情提出在中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建议。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对专属自保公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以便于它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以及互助保险公司区别开来。在对专属自保公司特点和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属自保公司的新定义——由母公司成员或者其他关联方设立的,旨在为母公司及其子公司、附属公司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或者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保险公司的特殊的保险公司。在此定义下,梳理出专属自保公司的主要特点:由企业(母公司)注资成立,不受商业保险法调节,可以更有效的实现企业(母公司)的风险融资目标。 国际经验的比较方面,本文基于对专属自保公司特点的分析,将其与国际实践进行对比。一方面对国外不同地区的专属自保发展情况进行梳理,重点考察和比较了美国佛蒙特州、开曼群岛、百慕大、欧洲、新加坡和香港等专属保险市场上的发展现状、监管要求、设立流程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和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在国内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并走出国门、科技创新在企业广泛应用、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日益变迁条件下,是否仍然可以通过传统风险转移的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风控成本上升、保障不到位、不可保风险增多、企业对风控的掌控变弱等一系列新问题。进而得出国内企业必须大力发展专属自保公司,作为解决上述新问题的独特答案。 此外,本文也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长远规划的宏观角度出发论证了企业设立和发展专属自保公司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它对传统保险市场不是威胁,而是有益补充。 案例分析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宝生集团专属自保公司的案例,另一个是中海石油专属自保公司案例。本文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专属自保公司能够解决企业的重大风险管理难题,降低保险成本并获取财务收益,从而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经过从以上三种不同视角和方法下的研究,本文获得了关于企业风险专属自保解决方案的三个目标研究问题的答案。 第一,针对设立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和优势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企业风险专属自保解决方案可有效优化企业风险管理成本(Cost),节约保险成本;拓宽保险承保范围(Cover);提高承保能力(Capacity),增强企业面对保险市场周期变化的应变能力,便于捕捉承保机会;掌控承保服务(Control),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第二,针对国外专属自保市场体系及专属自保公司可以提供哪些经验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欧美和亚洲成熟专属自保市场及公司的经验后认为,在政府监管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发展专属自保公司,并通过优化财务和法律法规监管,更好的规范其运营管理。此外,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对接、审批的灵活性和税费的合理性也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专属自保市场走向繁荣。在市场方面,专属自保公司的发展需要有高质、便利、齐全的辅助设施,稳定、多样化、有序的保险市场环境,发达、规范、完备的再保险市场。这些经验对国内发展专属自保公司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三,关于企业如何更好地设立并运营专属自保公司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成立专属自保公司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财务预测评估、保费总量评估、业务来源评估。在成立专属自保公司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有:长期的经营承诺、严谨的资金理财计划、谨慎的核保和业务来源、合理的管理费用支出、母公司风险共担的共识、卓有成效的风控措施、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合理的再保险安排等。 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步骤包括: 1)设立条件评估; 2)商业计划; 3)设立地区的选择; 4)确定保单格式及费率条件; 5)递交正式文件申请。 通过对宝生集团专属自保公司和中海油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本文认为与商业保险公司相比,专属自保公司可以将保费资本化以提高母公司财务能力,控制现金流以降低成本,并减少费用成本,包括佣金、管理费用、税费、利润附加等。而且,专属自保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道德风险,通过有效的损失控制来降低风险成本。 总之,专属自保公司是一种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和融资工具。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政策引导、健全法律体系、优化监管、改善经营环境四个方面,为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市场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认为,在中国可以选取上海、深圳和天津推进专属自保公司试点,尤其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将专属自保市场与传统保险市场及再保险市场有机结合,有利于倒逼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业务提升,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概括如下: 1)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只要是‘风险’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分散方式”的非传统风险转移认识论,梳理了国内外专属自保公司的相关理论,提出专属自保公司实质上是一种风险融资机制,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商业保险公司,因而不受普通商业保险法监管。 基于对专属自保公司的发展背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从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出发,探讨了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和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之间的差别,同时引申出专属自保公司这一概念,并重新定义了这个概念。在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专属自保公司的特征、作用、成立前提条件。 2)从企业风险的风险管理需求的微观角度入手,讨论企业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动因、设立流程、运营管理和实际效果。通过对企业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企业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根本动力、实现路径和运营结果三方面阐述了企业风险专属自保解决方案。 本文对国外主要专属自保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众多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在传统保险市场上遇到的难题,用实际案例说明了专属自保公司对解决企业风险的创新之处和独到作用。阐述了企业如何参与并成功运营专属自保公司。 3)提出中国发展专属自保市场的具体设想,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健全相关法规、优化监管和加强政策引导四个方面,为发展我国自保市场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