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一种社会状态,其表现是社会活力得以激发,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而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范畴,“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一,它不仅表现为收入的公平,而且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一种社会状态,其表现是社会活力得以激发,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而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范畴,“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一,它不仅表现为收入的公平,而且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社会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只有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们无法离开它来谈论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任何教育不公都是最大的群体歧视和影响最深远的社会不公,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对和谐社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审视教育公平,主要分五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及其涵义、特征;第二部分,教育公平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界定;第三部分,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分析;第四部分,教育公平问题的政治学思考;第五部分,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从宏观上分析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力图寻找出影响这种状况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同时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相应现实可行的对策。
其他文献
1925年至1929年在广西爆发的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农民群众的支持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农民具有的革命性及其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为广西农民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发展历程看,广西农民运动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1925年5月至1927年3月,广西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恢复
习近平关于科技的重要论述是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国际社会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国际环境之下,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领域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成就,立足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传统科技理念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开展科技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唯物史观探究社会主义本质,在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出社会主义一般性本质特征的理论背景下,依托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解读和以苏联为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一般性理论与中
毛泽东革命话语是其革命思想的话语表达,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关问题的系统论述,这一话语创生于近代中国人民追寻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语境之中。在此历史语境中不同的政治力量对于依靠何种力量、以何种方式来实现什么样的前途有着不同的争论,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和争论,中国革命观念出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革命指向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变革,革命话语日趋正义化。围绕着具有正义价值的革命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将俄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民利益思想。列宁晚年对人民利益的探索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自己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人民利益思想的实践及发展。列宁晚年人民利益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利益思想,使其新经济政策实施前人民利益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结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对幸福、美好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阐释,但毋容置疑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正是因为心向美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一过程实际也是人类不断创造并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由此美好生活自然也成为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不断探索追求人类幸福的这条康庄道路上,马克思历经万千坎坷与曲折,付出了毕生心血,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哲学家们的幸福思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马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便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和指导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活动之中。习近平作为新时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其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绳。正是在习近平人民利益观的
18-19世纪是科技取得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恩格斯对科技的本质以及科技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研究恩格斯科技发展动力观,能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重要的文本依据和理论遵循。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以恩格斯科技发展动力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梳理了恩格斯科技发展动力观的形成、丰富、拓展过程,在文
从1844年起,马克思开始对资本主义信用进行批判,这是他信用思想的早期雏形。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从经济领域着手进一步深化对信用的认识,并形成了信用制度二重性思想。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具有二重性质,一是信用制度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信用制度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信用制度二重性思想,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还研究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产生的消极作用。信用制度在资本主
在当今世界发生的诸多变化之中,我们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经济一体化,它是伴随着世界的改变一起向前发展的。泰国也将会受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最受关注的一体化组织是很快将面世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即“AEC”。另外一些引起全世界兴趣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会成为给世界经济带来变化的因素,它们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即“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