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街巷空间公共健康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时期我国城市正由存量更新为主的集约高效内涵式城市更新”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住建部提出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是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伴随着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迁,街巷空间格局出现演变,并且大量原住居民迁移,使得一些承担记忆的载体快速消失,部分地区忽视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历史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融合,从而导致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混乱并造成情感的断裂。在“城市双修”视角下对于街巷空间景观的延续使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得以延续的保证。2019年底至今,世界各地陆续爆发“新型冠状肺炎”对政府和公众如何应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产生极大的挑战,并让规划景观工作者对建设健康城市景观有了重新的认知。本课题研究范围是广州西关地区13条街巷的街巷空间公共健康环境,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比较分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研究国内外相关街巷空间发展历程,国外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芦原义信《街道美学》、柯林·罗《拼贴城市》和雅各布斯等学者对街巷及其空间的研究;国内的街巷空间的实践可追溯到汉朝的“里坊制”和“坊巷制”,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北京菊儿胡同旧城改造提出“有机更新”理论以及国内其他学者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关于公共健康与规划景观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国外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带来公众健康问题,并颁布的《公共卫生法》,到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城市运动;国内这方面研究起步比较晚,2003年爆发的“非典”开始引起规划工作者的关注,随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广州西关地区街巷空间的现状问题,着重调研街巷空间形态格局、街巷肌理、尺寸比例、历史文化要素、景观植被、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等。针对广州西关地区街巷空间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总体控制、历史文化、景观环境、慢行系统、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管理6项策略:总体控制遵循分区、分片区的控制原则,控制街巷建筑高度和适当拓宽建筑间距;历史文化策略建议保留传统街巷的基本空间形态,挖掘、激活历史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创意文化理念和保护历史文化原真性;景观环境策略提出注重街巷空间植物材质的选用,营造良好的公共健康环境,合理增加街巷景观节点,为公共突发事件提供缓和情况的场所,构建卫生隔离绿色植物屏障,为街区公众健康增加多一道防线;慢行系统策略提出拓宽慢行道路,构建慢行系统等级,串连历史景观要素,打造特色游览路线,实行人车分流,营造安全良好的不行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策略提出增加康体康复设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完善原有的雨水排水设施,调节街巷防洪功能,建设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为居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在公共管理策略上提出加强社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建设防灾防控体系。最后展望构建社区健康安全监测和防控管理信息技术平台。
其他文献
水库移民是指因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原生活在工程建设范围内和影响区范围内,被动迁移到其他居住地生活的居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的一种。我国水利事业较为发达,据统计,国内因水利设施建设产生了1500多万人水库移民。往往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移民扶持力度较不足,中小型水库的移民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的社会融入度问题。本论文以蓝钟镇X村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并结合相关文献从经济、政治、身份
学位
随着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迅猛发展,农村的发展备受关注,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极大低提升了农村的关注度,而乡村农村环境和社会秩序各方面也都得到了稳定和谐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高速发展进程中,不少优异和先进的农村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农村的经济不断地增长、而各种各样的负担也极大地减少了,农村社区治理的水平也不断地提升,农村社区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当然,中国广大
学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现阶段广东省政府重点改革之一,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受到较大阻碍,其中,所受阻力最大是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本研究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省级试点——江门市鹤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和概念结构模型,据此开展实证分析,分两次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改革工作总体开展情况。目的在于系统性探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形态,获得对
学位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既给畜禽养殖行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动物源食品是沙门菌主要来源,我国是畜牧养殖和消费大国,广东省是畜禽养殖大省,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的气候有利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扩散传播,因此,开展广东省畜禽沙门菌的监测工作给本省食源性沙门菌的防控以及人沙门菌病的预防提供了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动物源食品中沙门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情况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推进,为了解决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越来越被重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佛山市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城市迅速发展,城市绿化的和园林植物种类的数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实地调查收录的佛山市野生观赏植物178科431属693种,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植物资源多样性、珍稀度、生活型及园林用途、佛山市内地理分布等方面的资源分析
学位
氧化作用与人体多种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机体抗氧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相比于具有一定毒性的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既高效又廉价、既低毒又安全,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病治病。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物是天然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从具有良好抗氧化性植物中提取抗氧化成分成为一种趋势。金花茶作为我国特有植物,是一种良好的保健植物,含有多酚、黄酮、多糖等多种抗氧化物质。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金花茶花朵的
学位
面对城市化进程下水资源危机凸显、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亟待提升的问题,雨水植坛系统作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城市的用水成本的同时,雨水植坛系统也能改善环境景观品质,广泛适应于多种城市空间场景,为提升城市已建成园林环境的空间品质和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以雨水植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市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展实地调查,总结雨水植坛系统的应用方式及技术要点;根据降水量数据和
学位
杂交兰集国兰的幽香典雅和大花蕙兰花大色艳的特点于一身,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极具市场开发潜力。高效种苗生产技术体系是实现杂交兰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但目前种苗生产仍主要依靠管理者经验,尚未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严重制约了杂交兰产业的发展。因此,系统研究杂交兰种苗生产技术,建立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对推动杂交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香兰’、‘华凤兰’、‘小凤兰’、‘宫粉佳人兰’和‘青州仙子兰
学位
姜花属(Hedychium)是姜科(Zingib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50种,其中我国约30种。属内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香气浓郁,主要应用在园林观赏和观赏切花。目前的市场品种绝大部分为二倍体品种,存在花香与花色不能兼顾、瓶插寿命短、抗性较差等缺点。本研究以市场二倍体品种白姜花(H.coronarium,2n=2x=34)、金姜花(H.‘Jin’,2n=2x=34)和野生四倍体
学位
城市居民健康与社区建成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在亚热带湿热地区高密度城市中,常年高温高湿的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探讨社区尺度下室外建成环境中的环境因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本文在广州以四个社区为例开展了调研。研究抽取广州四个季节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天,对四个社区内样点的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实测。使用SF-36量表对四个社区的居民开展了为期一年、多季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