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导致地下水的需求量和开采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笔者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北京市1983年—2000年间的地下水利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地下水动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对北京市目前的地下水利用现状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本文简单介绍了北京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重点从水量方面分析了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潜水和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由于收集到的1983年的水位数据仅包含城八区,因此分别分析了1983年—1993年和1993年—2000年城八区的水位变化,及1993年—2000年间整个平原区的水位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平原区从整体上看,北部、中部、南部潜水水位均成下降趋势,仅四城区及其周边、西部山区和平原区交界处水位有所上升。承压水除海淀和丰台交界处、大兴和通州交界处、延庆的西北部有小范围的水头上升外,其他地区水头均成下降趋势。且承压水的下降幅度大于潜水,平原区北部下降趋势大于南部。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严重,本文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和开采量对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由于近年来降水量减少、人口增加,需水量逐渐加大等原因,使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部分地区由于集中超量开采,出现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并且面积在逐年扩大。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对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其中,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北部顺义、昌平及平谷一带,且漏斗范围变大,水位下降严重,以顺义为最重。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昌平沙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地区。水质恶化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其附近。 最后,本文从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量及水质的措施与对策。
其他文献
该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形态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定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1988—2001年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揭示和把握武汉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物流业对全球经济体系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
当今世界,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依赖于廉价而大量的矿产品供应.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矿产原材料高消费阶段,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
随着房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产测绘工作目益成为房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房产测绘工作涉及到大量的图形与空间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但是当前房产管理软件
使用HCM、1000型便携式野外光合作用仪,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个优势树种(木荷、栲树、石栎、苦槠)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等指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轨道之上,据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历史可知,工业化将带来资源的大量无节制使用,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同时,由于城市化使大量农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现代地学的重要工具,其高效的数据、空间信息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空间分析方法,为综合多来源、多时相的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城市旧社区改造的同时,城市新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城市社区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日益紧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模拟精细的三维陆地环境,对主体结构复杂的动态水体进行三维环境虚拟仿真也日益深入。在模拟水体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由于其地表支离破碎,地形陡峭,岩石裸露率高、可利用的水资源少、植物生境恶劣,再加之严重的人口负担、不合理的开荒方式,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成为了我国公认的五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内生态系统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综合性生态系统评价。对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完善其生态环境结构,丰富其生态功能,从而促进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