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16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GBM细胞快速增殖的能力、浸润性的生长方式,且其对放化疗耐受程度高,患者的预后差。研究发现,GBM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基因的调节,所以GBM在本质上属于多基因病变。为了找到治疗GBM的新方法,基于基因调控水平来研究相关因子作用关系,并找到新的基因靶点显得至关重要。Micro RNA(miRNA)为一种单链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它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结合的方式来调控其靶蛋白的表达水平。Mi RNA在神经胶质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在胶质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调控中,以及在其引起的信号转导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有研究发现miRNA-16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据报道,miRNA-16在GBM U87、U251细胞中过表达,起到降低肿瘤细胞粘附性及侵袭性的作用,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对胶质瘤的侵袭产生影响。这些研究使人们关注到miRNA-16可能是GBM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通过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在线工具预测的miRNA-16-1靶基因中包括了与增殖相关的基因Cyclin D1(CCND1)、Cyclin E1(CCNE1)、CDK6以及SOX5。推断Mi RNA-16-1可能通过调控这些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影响GBM增殖,进而影响GBM患者预后。目的探讨miRNA-16-1及其部分靶基因表达水平在GBM增殖中可能的调控作用及它们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收集132例病理诊断为GBM的石蜡块(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FFPE)以及GB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6-1的靶基因;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32例GBM组织中miRNA-16-1的表达量;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32例GBM组织中CCND1、CCNE1、CDK6、SOX5 m RNA的表达量;5.免疫组化法检测132例GBM组织CCND1、CCNE1、CDK6、SOX5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6.Kaplan-Meier方法分析miRNA-16-1及靶基因与GBM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1.132例GBM石蜡组织中,77例(58.33%)miRNA-16-1低表达(1.81±0.72),55例(41.67%)miRNA-16-1高表达(16.61±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证实GBM细胞中CCND1、CCNE1、CDK6和SOX5是miRNA-16-1的靶基因;3.Mi RNA-16-1靶基因CCND1、CCNE1、CDK6、SOX5在miRNA-16-1高表达的病例中表达降低,在miRNA-16-1低表达的病例中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Mi RNA-16-1高表达组的GBM细胞增殖指数Ki67显著降低,低表达组的GBM细胞增殖指数Ki67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Mi RNA-16-1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9.00±2.61个月、10.00±3.36个月,前者生存期显著长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ND1和SOX5的低表达组GBM患者生存期长于高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6、CCNE1水平和GBM患者的O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Mi RNA-16-1通过调控靶基因CCND1、CCNE1、CDK6、SOX5 m RNA,抑制GBM的增殖能力。2.Mi RNA-16-1低表达的GBM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作为潜在的GBM预后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基因异质性疾病,不同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改变致使患者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差异。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可在25%-30%的新发AML患者中被检出。以往研究表明,FLT3突变与AM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对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指导价值。但是,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群体的预后并不完全一致,因为这些患者
背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患病率为10%~20%,而我国AR患病率达4%~38%[1]。AR急性发作时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部不适等症状,重者引发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心理疾病,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AR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鼻腔腺体过度分泌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治疗变应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致盲眼病,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低胎龄、缺氧、炎症和感染是重要的启动因素。OIR小鼠模型是研究ROP的经典模型。近年来炎症与ROP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DNA结合蛋白,是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TLR9是TLRs家族中重要的成员,通过激活下游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协调伤口愈合,诱
背景肺腺癌是多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大支气管黏液腺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易发于年龄偏小、无吸烟史的女性中,且临床症状不明显。肺腺癌虽然肿瘤组织生长缓慢,但多在早期就出现多发转移,因此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肺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大约三分之一的肺腺癌患者化疗后会产生多药耐药,导致化疗失败。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现象。当今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地区发病率约为0.05%,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占90%。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SOX1)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DNA结构域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已有研究表明,SOX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浸润深度、进展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等预后不良指标显著相关;且其启动子区域的Cp G位点呈
背景食管癌为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新疆哈萨克族中食管癌发生率也有较多报道,本地区多以游牧为生,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水平较差,日常饮食单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较高的食管癌发生风险。了解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对于判断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完善分子病理学理论进行早期诊断,预测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并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电话等方式跟踪调查,
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40~50岁居多。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95%,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PTC最为多见,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原因。HPV基因亚型有200多种,不同基因型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明确一个地区HPV的流行情况对于一个地区HPV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新乡地区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尚未见报道,缺乏系统的HPV感染的数据,同时女性感染HPV的危险因素也缺乏相关报道,所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河南省更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随着患者医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食管癌可于早期、中期被发现并治疗,其中食管癌根治术是主要和首选治疗方式。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食管癌根治术时间一般较长,对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研究表明,地塞米松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围术期应用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目前尚没有在食管癌根治术围
背景卵巢肿瘤是一种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体癌及宫颈癌。卵巢癌的风险在65岁以下。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为0.36%,在发达国家为0.64%。中国的发病率为8.14/10万,死亡率为3.13/10万。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由于现如今针对该病的筛查方案效果欠佳,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对于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将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对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