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安塞油田沿25井区长6储层为例,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及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该油藏地质特征,在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人批量选取不同沉积相带,不同油层部位的岩心样品进行各项实验分析测试,客观认识研究区的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定量表征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其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高效合理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次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有: 1、在对研究区已有取心井段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传统沉积旋回小层对比方法,结合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建立以小层为单位的精细地层对比骨架剖面,将研究区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细分为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同时分析了不同小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油性分布特征。 2、在已知研究区大相的前提下,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研究区为东北物源控制下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它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体。同时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平面展布特征。 3、进行研究区的储层特征研究。分析了储层的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特征:从层内、层间及微观的角度,分析了长6油层组的非均质性特征。另外,运用聚类分析的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种代表不同物性级别的类型,进而对储层有了全面的认识。 4、在对以上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切入主题进一步研究储层的特低渗成因以及影响物性的因素。通过常规物性、铸体薄片、图像粒度、图象孔隙、高压压汞、电镜扫描、X-衍射、敏感性以及水驱油、相对渗透率等大量的分析测试手段,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微裂缝三大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