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地柏内生真菌初步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常绿葡匐灌木,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和杀虫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类群,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独特的或与宿主植物相同和相似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特点,因而在天然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基于此,本研究对砂地柏内生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在4种培养基上,对砂地柏不同年份茎、叶和果实,根和茎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组织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26株内生真菌。结果显示砂地柏内生真菌菌株分布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茎和叶组织中菌株分布多于其它组织。PDA和CA培养基比其他培养基更利于砂地柏内生真菌的分离。(2)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和浸毒叶片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杀虫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菌株代谢产物浓度为20mg/mL的剂量下,有28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三龄初期粘虫表现出拒食或毒杀活性,其中14株拒食率或死亡率大于50%;有24株内生真菌对三龄初期小菜蛾表现出拒食或毒杀活性,其中7株拒食率或死亡率大于50%。(3)以砂地柏代表性次生代谢产物苦鬼臼毒素、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为外标物,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HPLC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从6株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发现可能含有鬼臼类物质或与鬼臼类物质具有相似UV特征的化合物。(4)杀虫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菌株LP1-3对三龄初期小菜蛾表现出现对较高的毒杀活性;同时HPLC检测分析的结果显示菌株LP1-3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与鬼臼类物质具有相似UV特征的化合物;而且菌株LP1-3的发酵产量相对较高,约232.5mg/L。因此确定对菌株LP1-3进行进一步研究。(5)对菌株LP1-3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纯品化合物。通过对该化合物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初步分析,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该化合物对三龄初期粘虫的拒食活性,其48h拒食中浓为959.7mg/L,略低于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活性。(6)结合形态观察结果,对菌株LP1-3的ITS-5.8S rDNA区域核苷序列在GenBank中的进行比对,该菌株同7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同源性达到99~100%,根据系统发育树和遗传距离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P1-3为链格孢属真菌。
其他文献
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ORF VI编码的P6蛋白已证明是一个RNA沉默抑制子,能够抑制ss GFP诱导的16c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16c line)局部沉默
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几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白背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敏感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阿维
在中国,老百姓做许多事情都需要排队,有时需要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比如看牙医、买火车票、办签证。可是,我从未想过参加记者招待会也需要赶早。3月11日9点30分,外经部部
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AQ)是白粉菌的重要重寄生菌,因其较宽的寄主范围及对部分化学农药的抗耐性等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虽然国外与其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
本文室内研究了12种谷物和油料制品碎麦、成品麦胚、全麦粉、胚乳、刀切麦胚、菜籽粕、稻谷、玉米、花生、芝麻、黄豆、碎麦加己酸对锯谷盗Oryzaephilussurinamensis、玉米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严重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的生产。目前,已完成SRBSDV的全基因
本文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抗药性监测进行了研究。以德国小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随发
美国白蛾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在北方地区严重为害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已在多地实施并取得较好的防效,迄今,对白蛾周氏啮
隔扇门窗雕饰艺术在古建筑中是最富于变化的装饰部分;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由于追求外在形式,忽略了隔扇门窗内在的审美性与装饰趣味。以生活艺术化的审美观为出发点,从湘南(
大豆疫病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对外检疫性植物病害。本学位论文对安徽省怀远地区大豆疫霉进行分离,形态学和致病性鉴定以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