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敢曝话语译论的运用-以《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吴妍蓉汉译本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b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曝理论(Camp Theory)最先由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提出,“敢曝”为camp之中文谐音,暗合该理论对于性别异质话语“敢于曝露”之意,而该理论后来也成为性别批评范式的有力武器。敢曝理论家提倡揭示异质性的性别话语,彰显出被主流性别价值边缘化的群体存在。敢曝话语则是一种错位的性别价值陈述,它在男性的话语模式中植入女性特征元素。
  凯斯·哈维首先将敢曝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形成了敢曝翻译理论。在翻译中,他主张将原文中的敢曝话语在译文彰显出来,以此使得边缘化的性别话语有其施展空间,推动目的语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在现实的翻译实践中,因受社会、地域、历史等因素影响,彰显敢曝话语的意愿在译文中难以充分落实。就中国而言,其主流性别价值观导致敢曝译论的应用障碍,相应地,在敢曝文学“引进来”时译者难免需要张力化的翻译策略。据此,笔者借助凯斯·哈维敢曝翻译理论,以安德烈·艾席蒙文学作品《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研究对象,对吴妍蓉中译本展开研究。通过该研究,笔者注意到敢曝话语在中译本中的韧性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揭示敢曝话语在翻译中的张力性运用空间。对此,文章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
  首先,本文梳理了海内外对敢曝理论的研究以及哈维敢曝翻译理论的特征和核心观点,综述敢曝翻译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在现实语境中的应用困境,并介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吴妍蓉译本,以此作为自己的案例研究来源。
  其次,笔者按照哈维的理论地图,总结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原文中敢曝话语,如语气强调词,语域混杂,悖论等。此类话语能够体现处于性别价值边缘群体的存在感。与此同时,笔者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该小说的吴译本中敢曝话语既有显身,又有隐形:一方面,如语气强调词、意大利语和语域混杂等敢曝话语都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一些性话题遭到削弱乃至于隐藏,且一些性别错位名词也被改写。在敢曝话语的显隐之间,该译本既保留又削弱和隐匿了敢曝话语,从而呈现敢曝理论在该译本中的韧性姿态。
  最后,笔者从社会和文学背景、以及出版社目的等因素着手探析上述韧性姿态之原因,并藉此指出哈维的敢曝翻译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修正建议,主张敢曝翻译理论在应用于中国语境时不可一味执着于边缘性别话语的彰显,而是要进退有度,保持一种韧性的姿态,以此促进敢曝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
其他文献
英雄所见略同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古城成都,正在承载中国的未来,也最能承载本届财富论坛这一顶级政商峰会的主题“中国新未来”;而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的沃尔沃汽车也正在谋求中国主场的稳步品牌复兴。三者在着眼未来,积极进取上不谋而合。  至今已有86年历史的北欧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自从2011年被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收购之后,正处于变革复兴中。随着其成都生产基地的即将投产,沃尔沃汽车
期刊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在美国文坛上享有极其独特的地位。一方面,因创作风格迥异且极大地影响了众多著名美国短篇作家,安德森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另一方面,因多部作品惨遭批评且被早期追随者远超其艺术成就,安德森在文学史上又黯然失色。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作家,经历过20年代的众星捧月,30年代的冷嘲热讽,40、50年代的几近遗忘,60和70年代的死灰复燃,在80年代逐渐升温,90年代伊始重回大众视野,当下再度成为评论界的关注焦点,掀起研究界的一股“再版热”。
  作为使安德森一举成名
英文口语报告是国内英语课堂上的常见教学活动,但亦是最容易引发英语学习者焦虑情绪的任务之一。通过主观和客观的评估可综合反映汇报人的情绪活动,主观评价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总体情绪感知,又可分成自我与他人的视角,而客观评估则更依赖于各个分解后的多模态指标,如语音和身势语等。根据布鲁斯威克透镜模型,客观的非言语行为指标是观测对象建立自我与他人角度主观知觉的关联途径之一,即非言语指标是形成两种角度知觉的要素,但不同的知觉主体可能具有不同的非言语感知途径。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英文口语汇报的焦虑情绪,旨在探究他人与自我对
大量的研究表明外语效应普遍存在于决策行为、道德判断、心理意象和因果关系偏见等认知与行为方面。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在相等输赢概率的博弈过程中,二语呈现的正性博弈结果减小了下一次参与博弈的比例,即二语的使用减弱了“热手”效应。然而,目前外语效应的根本机制还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行为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方法来揭示外语效应的根本机制。
  研究招募了41名汉英双语者参与风险决策任务。该任务操纵反馈刺激的语言因素——采用母语汉语或二语英语向汉英双语被试呈现决策结果,要求被试就参与或放弃输赢概
从女性与自然到人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一直对围绕这些关系而展开叙事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到了跨文化语境的领域。随着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跨文化语境日益受到重视,著名日裔美籍作家露丝·尾关(1956-)的作品成为了研究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之一。从第二部作品《天下苍生》(2003)出发,到第三部作品《不存在的女孩》(2013),尾关提出了对当前社会主流话语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疑”,并尝试了自我回答,体现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以露丝·尾关的两部作品《天下苍生》《不存在的女孩》作为研
张岚(1965-),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主任,是20世纪90年代后重要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并获得“加利福尼亚图书银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一系列殊荣。本文以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饥饿》,五篇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华裔边缘主体的生存状况。作品描写了华裔边缘主体在跨文化环境中无所适从的生存困境,刻画了他们努力超越所处环境的挣扎,反映了张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
  本文在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从自我,自身(社会环境)和超越三个维度分析华
前奏  出差对于每一个媒体工作者似乎都是家常便饭,拎包走是常有的事。但是这次是西藏,藏区自驾游,必须要提前做一些准备。红景天,一种抗高反的中药,需要提前好几周开始喝,我和我的摄影师杜哥提前了一周多就开始喝红景天。由于提前知道我们此行有需要露营的地方,因此保暖措施及其重要。我敢说我此行的行李不比我去美国的少,冲锋衣、登山鞋、还有登山的袜子,别小看这袜子,保暖且容易清洗;御寒措施要完善,保暖内衣、头巾
期刊
艾伊·奎·阿尔马是当代最具革命性的非洲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特别关注非洲当代形势的诊断和非洲历史的重建,尤其是非洲过去的集体经验。《两千季》和《治疗师》正是这样的作品。这两部历史小说表现出共同的非洲记忆或历史,高度的社会使命感与重建非洲共同体的愿景。关于共同体,滕尼斯是第一个将“共同体”从一般概念发展成为社会学概念的人,并把共同体划分为亲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种形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可以全面地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家庭、邻里
作为一名致力于国际化创作的作家,石黑一雄始终关注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以期实现文学作品的普世价值,摘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本文以石黑一雄的最新力作《被掩埋的巨人》为研究对象。以后亚瑟王时代下不列颠民族与撒克逊民族的冲突为背景,石黑一雄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失忆”迷雾笼罩下,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以及做出的积极选择。这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下的人类集体生存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被掩埋的巨人》中人物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做出的种种选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一部讲述中国文学史的作品。该书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多位欧美汉学家合作编写的第二本中国文学史。作者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书籍的编写者高度关注非文本文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致力于通过对于非文本文化因素的研究,为读者提供文学史叙述的新角度;第二,该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史分期方法,该方法以文学为主体,而不以传统的文学史叙事中的朝代更替为依据,突出文学发展的自主性;第三,该书的编辑者们更加注重被边缘化的文人团体以及他们的作品,刻意减少对于经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