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Central Orientation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Xunzi as a Case Study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典籍英译历史悠久,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基于对国内外典籍英译的回顾与总结以及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本文将对典籍英译的三个翻译取向,即翻译的忠实性,可读性和创造性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融汇中西文化,将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以《荀子》的不同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为个案,来研究典籍英译的三个翻译取向。本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荀子》三个英译本的译者-约翰·洛布诺克(JohnKnoblock),伯顿·沃森(BurtonWatson)和德效骞(HomerHasenpflugDubs)的不同翻译取向。   随着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很有必要对其翻译取向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早期及现当代典籍英译活动,典籍翻译标准,《荀子》以及其英语翻译,从而为第三章具体地探讨典籍英译的三个翻译取向即翻译的忠实性、可读性和创造性作铺垫。第四章对《荀子》的三个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三位译者的不同翻译取向。约翰·洛布诺克注重翻译的忠实性,伯顿·沃森倾向于翻译的可读性而德效骞更突出翻译的创造性。每个翻译者在翻译取向方面虽各有侧重,但三个翻译取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第五章是结论,简单回顾了本论文所做的研究,总结其研究成果,并对之后的典籍翻译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随之出现在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各国
书法是最容易叫观者欣赏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叫写者露馅的,只要你写五个十个毛笔字,就晓得你大概练过多少年,练到什么水平,练下去有无前途,有没有拜过师等等。  练字这事儿很有点儿刁钻,练字的年份长短和字的好坏居然没有因果关系。一个电脑房的打字工,今年打得不快,明年打得熟练,后年一定是飞速,劈里啪啦!  练字则不然。著名演员张铁林是拼了命练书法的主,一练就是40年,没有一天不练上几个小时,有时候挑灯夜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学名著《简·爱》对于一代代电影人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从它问世起高达19次被搬上屏幕。但是对于其被搬上荧幕的电影至今研究甚少,更无系统的研究,只对其某一版本进行孤立分
移民是全球化语境下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移民文学作品频频在世界范围内获奖,诺贝尔文学奖也青睐这些作家作品。研究移民文学,有助于研究移民的生存历史、族群记
本篇论文是国内学界首次对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的《兔子,跑吧》和汤亭亭(1940-)的《孙行者》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的探讨。本文选取了二十世纪五、六时年代这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移情的概念起源于德国美学,意为“情感渗透”,现已超越美学领域,成为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自从日本语言学家库诺将移情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