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星球的孩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自闭症者形象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交际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交际扩展为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交际方式并行的模式,和语言一样,每一种交际方式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话语符号。因此传统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也就发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其探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构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广告、海报、杂志封面等静态语篇转向对电影、纪录片等动态语篇的研究。纪录片是观照真实人物和社会事件的一种电影形式,也是一类多种模态结合的动态语篇。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聚焦于社会边缘的自闭症群体,从多个角度展现出鲜活的自闭症者形象,唤起社会大众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本研究从该纪录片中截取32个画面和16段声音。基于视觉语法分析这32个画面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基于听觉语法分析这16段声音的曲调、角度和社会距离,并且用张德禄构建的模态间关系框架来探讨视觉与听觉模态之间的关系,尝试回答以下研究问题:在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中,视觉与听觉模态分别构建了哪些自闭症者形象?视觉与听觉模态是如何共同塑造这些自闭症者形象?研究发现:
  第一,在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中,视觉模态上,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强调出自闭症者特殊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惊人的记忆力和音乐能力,对爱的真切追求与渴望和正常的工作能力;互动意义(Interactive Meaning)和构图意义(Compositional Meaning)突出自闭症者的形象特点,自闭症者与家人的亲密互动和正常的工作能力。因此,本纪录片成功地塑造出自闭症者“缺陷者”“天赋者”、“寻爱者”以及“工作者”的形象。听觉模态上,不同的曲调(Melody)能引发不同的情感,通过水平、上行和下行的音高运动(Pitch Movement)、宽音高范围(Pitch Range)以及高音高水平(Pitch Level),突出自闭症的复杂症状,使观众产生较大的情感波动,从而烘托出自闭症者“缺陷者”形象。此外,依据声音与听者的关系,纪录片中的解说、人物独白、人物对话(自闭症者父子间对话、自闭症者与同事交流)、背景音乐以及自然音(观众的掌声、自闭症者弹奏的钢琴曲、场景杂音)可分为角色音(Figure)、地面音(Ground)以及场景音(Field);依据人物声音的大小可分为正式距离(Formal Distance)、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以及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从而多角度地塑造出自闭症者“天赋者”、“寻爱者”以及“工作者”的形象。
  第二,在模态关系上,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中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了张德禄提出的互补关系。在自闭症者“缺陷者”、“寻爱者”、“工作者”的形象塑造中,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构成非强化协调关系,视听两种模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共同表达交际的整体意义。在自闭症者“天赋者”的形象塑造中,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构成强化突出关系,听觉模态是主要的交际模态,而视觉模态通过提供背景信息对它进行强化突出。各模态之间的强化关系及非强化关系共同完成了该纪录片中自闭症者形象的塑造。
  综上,对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的视觉和听觉模态研究,一方面,拓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验证了视觉和听觉语法分析纪录片的可行性。此外,目前对自闭症者形象的研究不多且只涉及单一模态的分析,而本研究从多模态入手探讨自闭症者的形象塑造,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从多模态视角研究纪录片,不仅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多模态文本,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也对纪录片制作者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有一定借鉴和启迪意义。最后,对该纪录片进行分析可知,自闭症者形象是复杂多元的,不只是消极的奇观化形象(缺陷者和天赋者),也呈现出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自闭症者形象(寻爱者和工作者),这颠覆了大众对自闭症群体的认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世界英语”理论的影响和指导下,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英语变体展开了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Kachru指出,一种英语变体可能存在,但在其被认可和接受之前是无法获得相应地位的。美国媒体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英语”的重要窗口,其对“中国英语”的使用情况及态度必然会对“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中的地位与发展产生
学位
近年来,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与教学领域颇受关注。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探究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已有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了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聚焦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从语言迁移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尝试探究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陕西省某重
关系代词作为定语从句的一类引导词,在从句中承担着重要成分,是不少英语学习者理解和产出从句时的重难点所在。二语习得研究者大多从定语从句本身结构出发进行研究,或者从母语迁移、普遍语法等不同角度对学习者如何习得定语从句进行探究,但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对关系代词的使用情况的研究较少。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理论,旨在考察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关系代词的使用和误用所呈现出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提高
恭维语,作为一种普遍、积极的言语行为,被广泛应用于致谢、道歉、问候等情境。得体的恭维语应答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联络感情,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人们对得体性和礼貌性的认知与理解的差异可能会造成语用失误,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不便。因此,外语学习者和目标语本族语者进行某些特定言语行为时的语用特征差异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恭维语,作为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备受关注。但是
概念隐喻理论(Lakoff&Johnson, 1980)提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所有语言中的隐喻都是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表达。然而,CMT忽视了隐喻在交流中的作用。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在CMT的语言和思维的二维隐喻模型中增加第三个维度—交际(Steen, 2008)。隐喻的三维模型促成了蓄意隐喻理论的形成(Steen, 2015)。DMT提出隐喻不仅体现于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语言表达中,还体现
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出现于19世纪,它是一种以小说为载体反映女权主义思想的文学体裁。女性乌托邦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消除除性别差异和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她乡》是著名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一部重要的女性乌托邦小说。不少学者从女性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和对比分析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从功能语法角度对小说的人物做研究的却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采用功能文体学理论探索《她乡》中三个男性人物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变化
学位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每年有成百万考生参与考试,其影响不容忽视。自2016年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把短对话和听写题去掉改为新闻听力之后,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论文旨在研究自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试卷是否与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探究其内容效度如何。通过此研究,作者希望能够给大学生复习四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因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  首先,作者根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日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外宣资料之一,不仅是外国了解我国方针政策一个重要的窗口,也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版本由中央编译局翻译完成,水平极高,选取其翻译进行研究,对从事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
英语名词的“可数性”问题,即英语名词数范畴的确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习者词汇习得以及句法表达的一个难题。而英语名词“数”范畴的误用,不仅影响句法结构,更影响语义的表达与连贯。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动态性角度解释语言本质,这为英语名词数范畴的动态转换提供了另一视角。从认知的角度看,名词作为“事体”图示的语言表征,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标示有界的物体,而不可数名词则标示无明确界限的物质。然而,人在特
学位
英语名词属格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格,主要分为前置s属格(s-genitive)和后置of属格(of-genitive)。恰当选用属格可使语言表达趋于地道和多样化。笔者在阅读国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属格语用方面存在违反属格制约因素或原则的现象,这与学术论文语用规范要求相背道。为全面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属格使用情况,本研究拟把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中的属格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