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电子捻针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及对其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药物、康复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头针取百会穴、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段、顶颞前斜线中2/5段,上3穴得气后配以电子捻针仪捻转治疗,频率200转/min,持续时间为3min;取患侧清冷渊穴、秉风穴、八邪穴、外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子捻针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及对其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药物、康复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头针取百会穴、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段、顶颞前斜线中2/5段,上3穴得气后配以电子捻针仪捻转治疗,频率200转/min,持续时间为3min;取患侧清冷渊穴、秉风穴、八邪穴、外关穴、曲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与殷门穴。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选穴同治疗组,不使用电子捻针仪,得气后留针30min。两组受试者每日针刺治疗1次,共14日。记录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血清BDNF水平及2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血清BDNF含量比较方面,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NIHS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ugl-Meyer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BDNF含量组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BD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针刺及配合电子捻针仪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均有一定疗效,且配合电子捻针仪总体疗效更加显著。2.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方面,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且配合电子捻针仪效果更加显著。3.在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DNF的表达方面,两种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中内源性BDNF的含量,且配合电子捻针仪效果更加显著,由此可推测本疗法更有助受损神经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温通启闭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肾阳亏虚型尿潴留基线及疗效指标,初步探讨温通启闭针法治疗肾阳亏虚型尿潴留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SUR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丰富针灸治疗学内容。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肾阳亏虚型尿潴留患者分为治疗组(温通启闭针法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选穴针刺手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
研究目的:观察运用微针浅刺膀胱经背部腧穴对抑郁相关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选取68例抑郁相关性失眠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针灸学》[1]中不寐及郁病常规针刺法(取穴:(1)主穴: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照海、申脉、印堂、水沟、太冲、内关;(2)配穴:多梦,配大陵等),治疗组采用对照组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微针浅刺
目的:以中医经络和气血理论为依据,观察少阳经穴点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6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点刺联合组(少阳经穴点刺法结合常规针刺)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隔日一次,一周三次,共治疗四周。记录首次治疗后VAS评分以及疗程前后头痛各项评分和总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头痛积分总分改善程度为总体疗效评价标准。结果:1.即刻止痛效果对
目的:观察恢刺阿是穴联合等长抗阻力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NTCS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每组共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恢刺阿是穴联合等长抗阻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疗程: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通过比较治疗前、后(NRS、SF-MPQ-2、NPQ、NDI、ROM)的评分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穴”与常规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索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最优解决方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穴取腰痛穴;对照组:穴取八邪、合谷,两组均行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5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以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量表(M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手指痉挛程度的改变;简化
目的:探讨顶颞前斜线扬刺联合齐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提供行之有效得治疗办法。方法:纳入56例符合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标准的受试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样本数28例。治疗组给予顶颞前斜线扬刺联合齐刺廉泉穴治疗。对照组给予顶颞前斜线联合廉泉穴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医治6天,研究周期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版ABC量表、CFCP量表、NIHSS量表
目的:观察对比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论证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治疗CSR的优效性。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选取百会、左神聪、右神聪、颈夹脊(双)、天柱(双)、大椎、手三里(双)、合谷(双)、中渚(双)、后溪(双)以及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颈夹脊
目的:观察芒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 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芒针针刺大杼并向天柱方向透刺治疗。两组每日均进行1次治疗,每次治疗3 0分钟,6天为1个疗程,针刺1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为简式McGill疼痛询问简表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献进行针灸选穴、经络选择、治疗效果的归纳总结和统计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论提供更多有益的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 Med、Cochra
目的:通过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结合常规针刺对于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探讨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5例,将患者按照首次接诊的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对照组Ⅰ采用常规针刺法,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的面瘫的治疗方法,取阳白、四白、太阳、下关、迎香、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