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对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后循环梗死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但是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广泛应用,发现后循环血管病变存在多样性,远远超出既往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和血管病因。在正常人群和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发现,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是常见的血管变异,但是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临床及影像医师更多关注于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阻塞,而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可能参与后循环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弯曲之间是否有关联,二者对后循环血液供应的影响和确切机制也不清楚。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下的椎基底动脉,是否会加大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从而改变后循环的缺血,更易于发生后循环梗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首先通过TCD来评估伴有椎动脉优势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然后利用高场强核磁共振分析后循环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其次分析后循环不同部位梗死患者的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最后,结合血管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分析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度和理论长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影响。拓宽对后循环血管评估结果的认识,加深对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机制的认识,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对象与方法:本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连续收集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以及同时期住院的前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患者,均有完整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增强颈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资料,并且详细记录病史资料、相关量表及辅助检查资料,尤其关注后循环血管状态。数据处理分为4个部分。1、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82例。根据头颅MRA检查发现椎动脉优势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4例),非椎动脉优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通过TCD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频谱形态变化。2、选取资料完整并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梗死组160例,后循环梗死组82例。对入选的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MRA检查及血管危险因素筛查。把基底动脉弯曲进行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3、选取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患者,根据MRA检查结果分成椎动脉优势组(86例)及非优势组(70例)。比较两组间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分析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关系,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4、选取后循环梗死患者,根据MRA结果分为基底动脉弯曲梗死组42例和基底动脉无弯曲梗死组40例;同时期住院的基底动脉弯曲无脑梗死的眩晕或头痛患者38例为对照组。依MRA测量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L)和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及基底动脉直径、双侧椎动脉直径,详细记录血管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三组之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对后循环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把BL进行分级,探讨其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并把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进行分级,进一步分析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和BA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椎动脉优势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均显著高于非优势侧以及非优势组左右两侧椎动脉(P<0.01)。优势组基底动脉Vd和Vm值显著低于非优势组(P<0.05),PI和RI显著高于非优势组(P<0.01)。两组大脑后动脉同侧的Vs、Vd、Vm、PI、RI值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势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2、后循环梗死组伴发冠心病史低于前循环梗死组,在吸烟率、伴发糖尿病史高于前循环梗死组,血LDL及Hb A1c水平也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5),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2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史(OR 4.02;95%CI1.80-9.01;P=0.002)、基底动脉狭窄(OR 1.00;95%CI 1.02-1.05;P<0.001)、基底动脉弯曲≥2级(OR l.38;95%CI 1.01-1.06;P=0.009)是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3、85.1%(40/47)基底动脉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呈负相关性(r=﹣0.704,P<0.0001),优势组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2%(44/86)vs.22.9%(16/70),χ2=13.063,P<0.001)。两组间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4、与基底动脉无弯曲梗死患者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在基底动脉弯曲组的优势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BAL和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病史比例在基底动脉弯曲组的优势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及右侧椎动脉直径4个指标在BL不同等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呈正相关性(r=0.769,P<0.001),与BAL无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3级(BL>3.71mm)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预测因素(OR=3.274,95%CI 1.253-10.489,P<0.05)。结论:1、椎动脉优势患者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非优势侧血流速度减慢,远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椎动脉优势患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频谱形态异常,TCD对评估PCI后循环血管变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2型糖尿病、基底动脉弯曲≥2级和基底动脉狭窄可能是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3、椎动脉优势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基底动脉易向优势对侧发生弯曲。椎动脉优势容易发生PICA供血区及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侧;而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侧,即基底动脉弯曲的对侧。4、椎动脉优势的存在与血管危险因素暴露,增加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呈正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暴露在高龄、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及2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下,增加后循环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基底动脉弯曲长度3级(BL>3.71mm)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正>血与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肾中精气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和神的主宰下,二者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
会议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逐渐成为一门世界语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高校以及中小学教育阶段开设汉语课程。地处中南半岛的泰国,成为了近年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
网络虚拟财产,也称网络虚拟物品,一般认为是指必须利用网络服务器的虚拟空间才能为网络使用者所支配、使用的电磁记录,即以数字化的方式而存在的财产。其外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的分析总结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6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实
分析了制冷装置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流程配置、制冷剂比较、换热效率、管道设计、循环冷却水温度、保冷材料等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静态浸泡腐蚀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高强耐磨铝青铜Cu-14%Al-x合金在10% 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强耐磨铝青铜合金在10% H2SO4溶液中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专家会议、Delphi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专科护士培养理念与模式
为了研究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的关系,通过在NACE溶液(5%NaCl +0.5%CH3COOH)中进行饱和CO2浸泡腐蚀实验,利用失重法、电子显微镜(SEM)和数码相机等方法研究了X60管线钢在30、60
研究了几种随机序在优化剩余元件的分配问题中的作用.指出一般随机序更有利于分配剩余元件中随机性最差的元件,而失效率随机序在这方面并不理想.在智能系统的剩余分配中,一般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