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课文读解又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但自新课改以来,课文读解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上的随意、即兴、无理据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课文读解教学摆脱“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读解传统,成为有充分科学事实依据的教学?是阅读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专业困惑”。 建基于科学事实基础上的心理学无疑为教育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模仿当年裴斯泰洛齐为改革教育学而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本论文采用“心理学化”的研究取向,先经选择、解释和建构,对引入课文读解教学的心理学理论资源进行了合法性论证,形成了适于课文读解教学的具有语文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的理论——语体导向的课文读解认知范式理论,然后,再以之为理论基础,对课文读解教学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建。 本论文从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体部分、结语部分。绪论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属于课文读解认知心理研究的背景部分。系统分析了课文读解认知范式研究的缘起及阅读理解研究现状,阐释了课文读解研究的框架,指出了课文读解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体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到第四章,属于课文读解认知心理研究的本体部分。分别追问了抒情类语体、状实类语体、说理类语体三类语体读解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引入的合法性,对语体导向的课文读解认知范式进行了集中论述。结语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属于课文读解认知心理研究的应用部分。以语体导向的课文读解认知范式理论为理论基础,系统回答了第一章提出的课文读解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对课文读解的语文教育理论进行了重建。 本论文得出的重要结论有:1、心理学是科学重建语文阅读教学的“引领性科学”,它推动阅读教学远离对静态读解结果的关注,转而投向对动态读解认知过程的改善;2、认知在课文读解中起到关键作用,课文读解认知过程的研究是语文阅读教学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关键;3、课文读解是以课文为客观依托的读者建构,达至“理解”的标准就是要形成一个连贯的意义表征,划清了“多元读解”与“自由化误读”的本质界限;4、课文读解是一系列能被确认的行为和认知过程,是一种能被学习、分析和理解的行为,感悟体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和常规性方法;5、课文读解是集课文意义(言语内容知识)、言语形式知识与读解认知策略为一体的认知活动,知识在课文读解中有重要意义,反驳了语文新课标“淡化知识”的取向;6、课文读解是有明确读解目标及读解顺序的认知活动,找到与语体相应的读解认知范式即“辨体”是课文读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