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热传输性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研究了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异常增强和热传输机理。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等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纳米流体:纳米流体介质是指把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粉体分散到水、醇、油等传统换热介质中,制备成均匀、稳定、高导热的新型换热介质。 本文围绕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异常增强,主要从颗粒间多极相互作用、尺寸效应、形状效应、界面壳层、界面热阻等几方面内容,研究纳米流体的热传输机制。 1.碳纳米管为填充物的纳米流体的有效热导率 通过考虑几何各向异性、物理各向异性(纳米颗粒的热导率张量)和界面效应(界面热阻),我们利用推广的微分有效媒质理论研究了纳米颗粒的几何形状、和界面热阻对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增强的影响。我们发现,当纳米颗粒为球形时,体系的有效热导率增强最小。当纳米颗粒形状偏离球形时,无论是扁长的(L_z<1/3)还是扁圆的(L_z>1/3),体系的有效热导率总是明显的增强。因此,调节加入到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形状,有助于获得更高的体系有效热导率的增强。理论研究还表明,界面热阻的存在总是起着削弱体系有效热导率增强的作用。同实验数据比较,我们的理论不仅在数值上很好的解释了以高纵横比碳纳米管为添加物的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异常增强,而且成功的解释了(在低体积分数下)随体积分数变化的热导率增强的非线性行为。 2.填充物为球形颗粒的纳米流体的有效热导率 因为流体复合体系的特点,纳米流体中颗粒容易聚集甚至形成集团结构,这时颗粒间的多极相互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考虑粒子间多极相互作用,用复合镜像法研究纳米颗粒的尺寸、半径、以及分离比的变化对复合体系热传输的影响。此外,结合复合镜像法我们还研究了含梯度壳层的球形颗粒纳米流体的有效热导率增强。同其他模型相比较,复合镜像法可以研究颗粒之间的分离比、多极相互作用对体系热导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实训环节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通过这两个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
所谓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
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语言要做到语言表达要清晰,口语要准确,要流畅、生动,要幽默风趣.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心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繁琐复杂艰巨,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采取
在椭球坐标系下,采用B样条基组方法计算了磁场范围在0-1000a.u.下氢原子低能态能量以及实验室磁场下(几个特斯拉)氢原子里德堡态的能级。对1s0态,磁场γ≤100a.u.时,本文计算结
新形势下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式上都跟以前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在人格上更加的独立,在行为方式上更加的独特.所以,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也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高校班主任也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构成环节,也是高校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和高校教育管理的责任,也是培养具有良好美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作为引
本文从经典光场的Stokes参量及偏振态在Poincare球上的表示出发,通过SU(2)量子代数及与角动量的Schwinger玻色实现的类比,引进了Stokes算符,并用Stokes算符讨论量子化光场的偏振
要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教师应多读有关新教育理念的著作,多读走在时代前沿的优秀刊物,充实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向周围人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要努力让自己“现代”起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