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研究——基于行政性惯例和社会经济性惯例视角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CFA签订以来,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步入新阶段。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后,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政治矛盾凸显,官方互动跌入冰点,两岸经贸合作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政治上的瓶颈,两岸人民都希望更多地通过加强经济的交往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特别是台湾民众更是把民生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在两岸经贸交往过程中,农业经贸交往一直是一个关注点,特别对于台湾南部的民众来说,更是民生之所在。一方面,台湾农产品生产相较大陆有其比较优势,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另一方面,台湾的农业更多集中在台湾南部,而台湾南部是更偏向台独的民进党的票库和大本营。所以,探讨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的现状和问题,探寻有利于台湾南部的农民能更多地从两岸农业经贸往来中实质获利,既关乎两岸经济发展,又关乎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
  在两岸农业经贸往来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不全是由于经济发展本身所产生的,更多是由经济因素之外的因素产生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在经贸交往中怎样寻求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方式对于两岸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解决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问题上,大陆方多采用“行政性惯例”方式来解决,该惯例方式容易产生诸如不可持续性、分配不均、基层民众“无感”等弊端。本文提出了介于完全市场竞争和完全“行政惯例”性贸易之间的“社会经济性惯例”概念,用于改善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存问题,基于“行政性惯例”该做何种改进措施、对于行政性惯例和社会经济性惯例该怎样去权衡是我们本文关注的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农产品特点、两岸政经形势以及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的现状,采用Novy测度方法计算分析了两岸农产品贸易成本指数,指出“社会经济性惯例”相较于“行政性惯例”来说成本更低;接着归纳总结了“行政性惯例”和“社会经济性惯例”的含义,分析了这两种惯例在两岸的农产品经贸交往的表现形式以及这两种惯例在该表现形式下的优缺点,其中就“社会经济性惯例”的优点——带来“共同情理”做了重点分析和阐述;最后对文章做了总结并就现阶段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发展逐步塑造了以价值链分工为主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增速放缓,迈向结构深度调整的攻坚期。一国经济结构调整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在全球价值链下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是否存在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互动发展是否有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基于WIOT数据库中43个经济体产出增加值和出口增加值的数据深入研究了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互动关系及结构互动的经济效应。
  首先在论述各国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演变的基础上,通
1994年,我国开始采用“分税制”,中央政府上收财权,直接导致中央和地方收入分成的改变。但于此同时,我国并未大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责任。地方政府收入捉襟见肘,无力承担其应有责任,于是开始寻求各种非税类收入。非税类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我国宏观税负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我国宏观税负已高达40%,已经高于同期美国,超过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过高的宏观税负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如何在降低宏观税负的背景下,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成,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转移支付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全球多边贸易谈判遇阻的双重压力下,各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増长驱动力,贸易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FTA)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点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为研究视角,结合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研究中国贸易政策效应。
  本文为探究中国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而衍生出两个关键问题:①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政策实施效果;②中国自由贸易区政策进一步升级的空间。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一方面验证自由贸易政策对中国经济増长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预估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性,以期
中国进口食品存在明显的“高价现象”,这是中国高进口食品增长背景下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建立人均收入和进口价格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所提供的高度细化的企业进口食品贸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的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和IV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进口食品质量在形成中国进口食品“高价现象”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个结果因产品质量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中国的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的正向影响只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其中“稳就业”排在首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通过一些干预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以达到特定政策目标,就业便是其中之一。而什么样的干预手段更能促进企业员工就业?在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主政官员晋升激励情况、企业类别等异质性因素后又会如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
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演变的影响是近年来一直受政府、专家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其他国家对比,总结我国老龄化和制造业结构的特点;其次,系统分析了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影响传导机制,探讨老龄化是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演变;最后,本文利用2000—2016年的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分别以空间地理距离矩阵、空间经济距离矩阵和空间信息距离矩阵为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关于制造业结构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杜宾模型,用来研究全国层面和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层面人口老龄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高碳排放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潜在威胁。面对严峻的气候问题,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低碳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碳税政策2018年1月起正式颁布,各省(市)都已经出台了本地区应征大气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差别税率可能会引起污染行业向低税率地区转移,造成局部碳排放量减少而税率低的区域碳排放增加的“污染转移”现象。我国发
在次贷危机之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危机的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受益者究竟是谁也引发了疑问。政府机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究竟是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亦或者是在利益集团影响下的结果?金融监管的强度提升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一国金融监管强度做出数值上的衡量,并尽可能地包含金融监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对金融监管对收入分配间的影响进行度量。
  本文根据这样的思路,收集了46个涵盖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以及发展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及地区在
在研究社会不平等问题时,人们始终关注财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收入差距的逐步恶化,却忽视了消费不平等的客观存在及其影响。消费分配结构直接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消费不平等的加剧更加意味着社会底层人民的基本生活缺乏保障。为了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政府一般会推行社会保障项目加以缓解。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视角,分析社会保障能否缓解消费不平等。
  本研究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明确了消费不平等的测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更加多元,如何把握经济形势和传导机制对我国通货膨胀做出准确、高效的预测是目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现有关于通货膨胀预测研究大都基于同频数据,遇到观测频率不同的数据要提前进行同频处理才能纳入模型进行估计预测,此种做法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实证结果缺乏说服力。而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模型难以处理的变量间时间间隔不一致和数据缺失时模型估计问题,可用于更宽松的假设且不受参数限制,其适用性强、计算简捷,方便我们将高频金融数据变量引入模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