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染色体连锁的长链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X染色体连锁的长链非编码RNAlnc-XLEC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关联研究研究目的:一般情况下,人类基因组中大约95%以上的核苷酸都有转录现象。然而其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确只占了整个基因组的1~2%,这说明稳定转录的RNA中绝大部分是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非编码RNA又可以根据其长度被区分为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本身不编码蛋白并且转录本超过200个核苷酸的 RNA 分子,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ncRNA 广泛参与了基因组印迹、X染色体失活、染色体修饰、转录和翻译调控以及端粒生物学等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尤为密切。目前对于LncRNA与恶性肿瘤的研究已经开展了 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X染色体连锁的LncRNA却鲜有研究。研究的比较透彻的是X染色体连锁的LncRNA-Xist,大小约在15-17kb之间,是X染色体在失活前表达的一种特异的LncRNA。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女性肿瘤,其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本研究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技术)9对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进行转录本测序检测差异表达的lncRNA,分析筛选了定位于X染色体上的存在差异表达的未被注释过的9个lncRNA。(2)对来自中国东部和南部两个中心共12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进行lnc-XLEC1差异表达分析。(3)构建稳定过表达,敲低表达lnc-XLEC1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稳定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4)应用RNA-pulldown实验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与lnc-XLEC1结合的下游靶蛋白。(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和DNA免疫捕获实验研究lnc-XLEC1对相关蛋白的调控机制。(6)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集落形成实验、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以及裸鼠皮下成瘤技术检测lnc-XLEC1的差异表达对体外、体内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应用RNA-seq技术发现了一个未被注释过的新的X染色体连锁的LncRNA-lnc-XLEC1。我们的数据显示,lnc-XLEC1的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分析发现,lnc-XLEC1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结果更好。细胞表型研究结果显示高表达的lnc-XLEC1可以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发现过表达lnc-XLEC1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机制研究发现lnc-XLEC1通过发挥分子脚手架的作用协助MBP-1到达c-Myc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c-Myc的表达进一步抑制Cdk/Rb/E2F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总之,本研究首次提出X染色体连锁的lncRNA-lnc-XLEC1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与发现过程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该lncRNA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诊断、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法。第二部分 应用RNA-seq数据研究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及探索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联研究目的:根据莱昂假说,女性的每个细胞中都包含2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母方(maternal X chromosome,Xm)和父方(paternal X chromosome,Xp)。胚胎发育初期阶段通过永久甲基化等方式随机地使其中一条X染色体固缩而失去活性,从而使母本与父本的剂量达到平衡,称为X染色体剂量补偿效应。因此,女性体细胞组织是由两类细胞构成的嵌合体,一部分细胞中父本X染色体有活性,另一部分母本的X染色体有活性,理论上这两部分细胞的比例应为1:1。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比例会发生显著的偏差,我们称之为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SXCI)。已经有研究表明,SXCI与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相关联,因此本研究来探索SXCI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研究方法:(1)对来自中国东部和南部共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提取其外周血细胞DNA进行SXCI的检测。应用校正比值(corrected ratio,CR)≥3和≥10两种标准分别计算SXCI的发生率。将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lnc-XLEC1表达水平进行分组,比较SXCI的发生率,探讨SXC1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2)我们应用RNA-seq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检测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相对表达,研究剂量补偿效应在肿瘤中的发生情况。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与没有发生SXCI的样本相比,发生SXCI的患者lnc-XLEC1明显低表达。这表明在子宫内膜癌中,lnc-XLEC1的低表达或许是受SXCI的影响。此外,我们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存在剂量补偿不足。这些结果表明,异倍性引起的DCI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Vasohibin-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目的:检测Vasohibin-2(VASH2)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表达在EO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
第一部分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EPAC1、EPAC2的蛋白水平变化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 EPAC(exchange protein directly activated by cAMP)两个亚型EAPC1和EPAC2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随机分配54只SD大鼠(成年,雄性)到9个组中,包括:正常组,假手术组和7个ICH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干预OPN基因,观察OPN基因下调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SK-MES-1和OPN基因过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703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8例Ⅰ/Ⅱ期NSCLC及73例Ⅲ/Ⅳ期NSCLC组织中的OP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
研究背景和目的:巨噬细胞(Mφ)对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炎症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肿瘤中浸润的Mφ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AM能够通过产生高水平的IL-6促进肝癌干细胞增殖;RNA聚合酶Ⅱ第五亚基调节蛋白(RMP)在肝癌细胞中呈较高水平表达,其可通过影响炎症因子IL-6的转录,从而对肝癌起始细
目的:在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的肿瘤特异性自身抗体已被认为是肿瘤早期诊断,预测复发风险和评估治疗反应的潜在的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自身抗体作为胶质瘤诊断、预测复发风险及评估耐药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预测MGMT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1.对MGMT蛋白进行叠瓦式切割,构建MGMT多肽库,建立稳定的MGMT多肽微阵列检测方案。2.血清样本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是目前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胃癌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步,治疗效果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5年的生存率仍然很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不清楚。胃癌干细胞是一些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与肿瘤恶性程度、耐药及转移高度相关。SPOP基因是一种高度保守性的基因,其缺失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前期研究已经发现SPOP在很多实体肿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phA8的表达的检测,并以EphA8为靶点,研究调节EphA8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调控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明确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意义。方法:第一部分分析EphA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1.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50例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含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制备组织芯
乳腺癌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而产生的恶性肿瘤,也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尽管目前基于新的肿瘤靶标的靶向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乳腺癌术后的远端复发和转移性,导致了部分乳腺癌患者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寻找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和预后标志物,探讨关键分子对乳腺癌发病的调控机制,研发特异性靶向治疗制剂,是近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成果还是在传统的计算机上用软件的方法实现的。当前计算机依赖的硬件架构是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在这种体系中需要将运算和存储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单元,计算机在处理指令的时候需要不停地在这两个单元之间传输数据,这制约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能耗。反观人脑则可以用非常低的能量处理极其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大脑中有上万亿个神经元且每个神经元之间均产
相干结构(关联)是光场调控的一个重要自由度,通过光束相干结构调控,光束可具备一些奇特的传输特性,例如:自聚焦、自偏移、自整形、自分裂、自愈合等。由于相干结构调控可以引发这些奇特的传输特性,因此相干结构调控在大气激光通信、微粒操控、粒子俘获、光学成像、材料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相干结构调控在大气激光通信中的应用。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研究激光束在自由空间和湍流大气中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