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催化剂精细结构调控及加氢/脱氢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和丙烯是合成多种有机化学品的基本原料,在石化行业处于核心地位,其产量是衡量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石油裂解气仍然是我国双烯的主要来源,但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乙烯气中含有微量乙炔(0.5%-2.5%),对后续聚合反应催化剂及聚合产品质量具有极大危害。因此,提高乙烯纯度是乙烯工业的重要过程,乙炔选择性催化加氢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微量乙炔,同时能够保证乙烯增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近年来,页岩气革命加速了通过烷烃脱氢制备低碳烯烃路线的发展,与传统路线相比,该技术具有收率较高、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提高双烯产量、缓解供需不足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丙烷直接脱氢技术,已成为丙烯原料的重要来源,因此丙烷脱氢反应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及工业界关注的热点。乙炔加氢制乙烯及丙烷脱氢制丙烯涉及C-H键的成键及断键问题,其反应过程均为连续反应,烯烃不仅是选择性加氢/脱氢反应的产物,同时还是发生过度加氢/脱氢等副反应的起始反应物,因此抑制烯烃的深度反应、促进产物的快速脱附是提高加氢/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共性问题。贵金属是加氢/脱氢反应中使用最广泛的活性组分,但其较强的活化能力通常会导致深度加氢/脱氢的发生和烯烃选择性的下降,通过引入第二组分调控其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是改善其催化性能的常用方法。因此,本论文从二元催化剂精细结构调控出发,通过晶体结构调控、表面活性位点选择性修饰及表面应变/配体效应调控,可控构筑优势活性中心,实现加氢/脱氢活性及烯烃选择性的协同强化,揭示活性中心几何配位结构与反应中间体吸附方式、d轨道能量状态与分子活化和吸脱附行为之间的科学本质关联,阐明双烯制备过程涉及的C-H键成键与断键的共性关键问题,为高效双烯催化剂的制备提供可靠借鉴。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提高乙炔加氢选择性为目标,以Pd Cu双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处理手段开展了Pd Cu/C双金属催化剂晶体结构转变及对加氢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通过精确控制热处理温度(375℃),使Pd Cu双金属由原子排列无序的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原子高度有序排列的体心立方结构,在晶胞内即实现Pd位点的有效分隔。此外,晶体结构的转变伴随着Pd-Cu键长变短,导致d轨道重叠程度增加,使d-带中心向远离费米能级的方向移动。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乙烯主要以π-键方式吸附在有序隔离的Pd位点表面,抑制了过加氢反应的发生,且d-带中心的下移进一步促进了乙烯的快速脱附。因此,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Pd Cu/C-375催化剂在保持活性的同时,乙烯选择性由面心立方结构Pd Cu/C催化剂的60%提高至86%,且在48 h稳定性评价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2)针对丙烷脱氢中Pt催化剂易积碳失活及价格昂贵的问题,以Ru基磷化物为研究对象,在双金属晶体结构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金属-非金属晶体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热解法成功获得了三种具有Ru2P,Ru P及Ru P2结构的本体式催化剂,实现了对活性位点分隔程度及Ru位点电子修饰程度的精准控制。结构表征及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Ru P2结构中呈缺电子状态的Ru位点及Ru2P结构表面的部分连续Ru位点导致深度脱氢能垒低于丙烯脱附能,从而表现出较低的丙烯选择性(~70%)。而Ru P催化剂具有充分隔离的Ru位点及与C-H键活化能垒相匹配的d轨道电子状态,其表面活性中心深度脱氢能垒高于丙烯脱附能垒,从而抑制了深度脱氢的发生,因此该催化剂在保持较高脱氢活性的同时丙烯选择性显著提高(>90%)。(3)基于非金属元素P对Ru位点结构和脱氢性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Ru基催化剂中引入非金属元素B,重点开展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选择性修饰研究。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分别负载Ru元素与B元素得到系列Ru-x B/Al2O3催化剂,利用助组分在载体上的可控迁移行为,实现了BOx对Ru纳米颗粒表面位点的选择性修饰。在载体表面分散存在的BOx物种促进了活性金属Ru的还原,同时快速还原的Ru金属又进一步促进了金属颗粒周围B2O3向B2O2结构的转变,使得BOx物种向颗粒表面迁移,在表面能最小原则下优先覆盖台阶、边角等高能位点,并同时向Ru活性组分转移电子。高能活性位点的选择性修饰有效抑制了C-C键的断裂及深度脱氢的发生,Ru位点电子云密度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丙烯的快速脱附。因此,Ru-3B/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丙烯选择性(95%)及抗失活能力,此外,与Ru/Al2O3和Pt/Al2O3催化剂相比,积碳石墨化程度明显降低。(4)从纳米尺度进一步开展活性组分颗粒表面可控成键研究,通过核壳结构催化剂壳层厚度的精准控制以揭示催化剂表面应变效应及配体效应的协同作用。采用液相还原-晶种生长法制备了具有不同Pd壳厚度的Ag@Pd-0.5/Al2O3,Ag@Pd-1/Al2O3及Ag@Pd-2/Al2O3核-壳结构催化剂,其Pd原子层数分别约为2、4、6。构效关系研究表明,Ag@Pd-0.5/Al2O3催化剂表面的拉伸应变效应较强,导致对乙炔的吸附活化能力增强,因此与单Pd催化剂相比,TOF值提高了近4倍,但选择性较低。具有4层Pd壳厚度的Ag@Pd-1/Al2O3催化剂在应变效应及配体效应的协同作用下,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富电子状态的Pd对乙烯的吸附作用下降,从而该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乙烯选择性(76%)。而Ag@Pd-2/Al2O3催化剂纳米颗粒表面结构与单Pd相似,因此具有与单Pd催化剂相近的活性和选择性。可见,通过精确调控壳层厚度可实现对配体效应和应变效应的协同控制,从而实现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同时强化。
其他文献
电化学发光法(ECL)兼具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和电化学法时空可控的优点。作为ECL发光探针,石墨相氮化碳g-C3N4(CN)在分析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构建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N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能带结构可调,电极表面成膜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传统ECL发光体钌联吡啶的纳米材料。然而,CN本体面临分散性差,ECL信号强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阻碍了CN在EC
学位
面对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但是,这些能源存在瞬时性与不稳定问题,需将其转化为电能予以存储。因此,储能设备至关重要,兼具电容器与电池特性的超级电容器就是其中关键一类。然而,负极材料性能普遍不佳,致使超电容器件能量密度较低,实际应用受限,所以提升负极性能刻不容缓。铜硫化物是一类新型超电容电极材料,存在导电性不佳与实际容量低等问题。本论文通
学位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结合腰腹肌锻炼方法在下腰痛治疗中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下腰痛门诊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进行保守康复治疗,结合腰痛疗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疼痛评分(JOA评分),并计算得到腰痛改善指数。结果试验选取的50例下腰痛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对比结果分别为:治疗后的VAS平均评分小于治疗前的VAS平均评分,治疗后的JO
会议
为探究疫木伐根在松材线虫病侵染循环中的作用,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抚顺市、辽阳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的疫木伐根中昆虫种类、伐根中是否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伐根中松材线虫衰减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估疫木伐根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风险。结果显示:辽宁省松材
期刊
目的:综合康复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腰痛的缓解情况、核心肌群力量的改善情况以及腰痛复发率的情况。方法筛选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运动康复理疗中心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以及综合康复组肌肉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
会议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学术思维对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进行研究,为运动治疗身体伤痛和伤痛后的运动恢复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特定病理尚未明确,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有关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实践方案已比较成熟。瑜伽、普拉提、躯干肌力训练、水中运动、太极拳等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功能,残疾、肌肉力量和心理健康,为强推荐使用运动疗
会议
活性氧(ROS)是由生命机体内的氧气分子经不完全代谢而产生的一类中间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超氧根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异常升高的ROS会引起细胞的氧化应激,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清除过量ROS对于氧化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纳米酶作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能够模拟多种天然氧化还原酶的催化过程,因而在活性氧调控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相比
学位
报纸
酶三维结构赋予酶分子极高的特异性和催化活性,因此基于酶的分析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即可实现对底物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然而酶的不稳定性和极高的应用成本使其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金属有机框架(MOF)由小分子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作用相互连接组成,具有高表面积、大且可调节的孔径、可功能化的骨架和多样化的结构等特点,这些特性极大地扩展了其作为载体与生物催化剂整合的能力。将酶封装在
学位
马铃薯是东乡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通过“三年倍增计划”发展和壮大马铃薯产业,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对巩固东乡县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东乡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