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干部群体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正式建立后,中共即开始了积极的政权建设,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合法和平地改造基层政权,实现控制乡村社会、服务抗战的目的。中共诚心诚意进行选举,使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进入政权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基层政权的彻底改造。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选举一定程度的把握和控制,使得由农民组成的新政权干部队伍以中、贫农为主,基本符合中共对阶级的认识和中共政权建设的基本目标。  新当选的干部,出身贫苦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政治训练不够。对此,中共注意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领导布置,从干部的选拔、任命、培养、领导等各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使得这支按照中共意愿产生的干部队伍可以完成政令的上传下达、实现对群众的领导教育。鉴于战争环境、干部素质等原因,中共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领导帮助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随着中共政权的建立和改造,产生的这一支新的干部队伍是中共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中共建设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但是这些承担者文化素质低下、行政经验缺乏、革命意识不强,中共的政策法令在实行中打了折扣。  中共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任命的干部大多是贫苦农民,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农民通过中共扶植上升到权力台面。尽管打破传统权力架构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还是朝着中共预期的方向发生着变化。这些新生干部的职权和权威源于国家行政并和政权关系密切,由于经济能力和文化资源的缺失使得他们对政权的依赖性加大。中共从来没有停止干部队伍建设的努力,但这些干部文化素质低下、革命意识不强,不足以承担起中共的伟大理想。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敦煌著姓的形成作起点,重点揭示魏晋十六国这一时期、这一社会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从横向看取他们每一家族的底历及盘根错节的关系;同时从纵向
该文试图通过对西汉与东汉改良派士大夫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官僚士大夫阶层在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演变.
该文以贯彻邓小平同志及中央精神为宗旨,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出发,在探讨了国内外各种经济模式及城市化演变、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关系及特点的基础上,对作者熟悉的江苏如皋市
该文就四十年代诗歌写作中某种"摄影术"手法展开思路,首先澄清其背后两种不同的语义设定(消极机械的自然主义、客观主义写作与积极处理当下现实质料的现代性写作),从中透视出
该文是对三十年代社会性质论战的重新回顾.全文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主要在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中派别划分,论战的意义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第四部分介绍一位中国早期马
文章分析了我国煤矿基本建设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并创新运用闭环管理模型提出了矿井基本建设环式管理模式,为基本建设矿井管理水平提升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结果便是地域商帮的崛兴。在求财取利的过程中,各地商帮在南运北转的过程中直接促成了全国货流如织的盛况。“社会贱商而商人已富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反映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一些时代特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当时的教育,虽不时受到来自社会动荡方面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