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构建筑竖向半燕尾榫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农村,木结构农房依旧比较盛行,主要是因为其适于人类居住的特性和边远山区交通不发达,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建造房屋。然而村民所建造的农房否是根据工人经验建造,没有具体的规范手册,技术比较落后。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农房建造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2015BAL03B03)”支持下,来针对木结构农房的节点进行了研究。传统木结构建筑能够流传至今屹立不倒,其中榫卯节点连接在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半刚性节点,能够承载一定的弯矩和变形,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而传统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较为常见的有燕尾榫、透榫、半透榫等。由于传统燕尾榫存在削弱柱横截面面积,传统透榫地震时易拔出等缺陷,提出一种用于木结构建筑梁柱的竖向半燕尾榫节点连接结构,并通过试验验证分析其力学性能。本文分别对传统榫卯单向节点和新型竖向半燕尾榫单向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对比分析及传统榫卯一品框架和新型竖向半燕尾榫一品框架低周往复试验对比分析。通过试验得到木材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为理论计算和ABAQUS数值分析提供了必要依据。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对单向榫卯节点以及一品木构架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榫头的拔出量,模型的破坏模式以及节点的滞回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的破坏都发生在节点处,传统透榫以节点的拔出破坏为主、传统燕尾榫节点以卯口撕裂、榫头拔出破坏为主、竖向半燕尾榫节点以榫颈拔断和榫额剪切破坏为主。通过对传统榫卯节点和新型竖向半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对比分析,单向节点试验所得到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一品木构架模型的滞回曲线在加载初期几乎完全重合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由于中部捏拢效应严重,又近似于弓形,随着荷载和循环的往复,滞回环形状近似于Z形,所有模型的滞回环的捏拢效应严重,但竖向半燕尾榫节点的捏拢效应要低于传统榫卯节点的捏拢效应。并且新型竖向半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刚度和耗能能力优于传统直榫节点,因此可以得到新型竖向半燕尾榫节点模型的抗震性能要优于传统榫卯节点模型的抗震性能。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是基于深度理解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内容的加深和拓展,而是要明确知识的真实意义,把握学科知识本质,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已成为教育热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一直以来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目标要求转化为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链,以“问题”推动学生
云计算是继分布式计算、对等计算、网格计算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计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资源租用、应用托管和服务外包。云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其应用已经愈来愈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兴起,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编译工具链、数据库、WEB服务器、移动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主流,而且许多企业利用开源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业务和个人需求多样化的同时,企业和个人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和复杂业务的需要,最近这些年混合云存储成为
多处理器系统相比单处理器系统具有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更高的计算密度和更低的计算频率,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当前便携式设备的大量需求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功耗问题成
泰语是泰国官方语言,以曼谷话为标准音。金平傣语指的是在红河州金平县自称“傣皓”“傣端”,外称白傣的傣族人民所使用的傣语方言。从历史渊源上说,两个民族都是从百越民族发展而来;从语言上看,二者都是属于侗台语族中的台语支;从文化上讲,两个民族存在着共同的文化习俗。所以,泰语和傣语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两个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地理因素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各自产生了变化,因此产
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环江县地方税务局现有的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由于其使用地点的局限性和网络接入的局限性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税务机关办公的需要,以及
TPM全员生产维护理论最早应用于日本电装公司,在丰田汽车公司发展成熟,并随着丰田汽车在全球的成功,推广到了全球汽车制造业。TPM理念给企业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推行TPM管理方式,可以使全员参与到设备维护管理的流程中来。通过改变员工的思想,加强设备的可靠性,最终强化企业的体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18年以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车销量的下滑,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增量竞争到存量竞
与本论文课题相同的课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编制《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时,由福建师范大学与中国公路规划设计院共同研究,成果被用于统一标准编制中。进入二十一世
奶业已成为中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部分奶牛场及农户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奶牛代谢疾病也随之增多。奶牛酮病是由产后能量供需不平衡,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