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粒级尾砂活性优化的低碱型充填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石品相不断降低,低品相矿石的开采产生大量细粒级尾砂。细粒级尾砂利用难度较大,利用率较低,细粒级尾砂的堆存具有较高安全隐患,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利用细粒级尾砂制备高工作性、高强度、低环境负荷的充填材料是促进矿山高效生产和绿色生产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金属矿全尾砂膏体绿色处置流变特性及固结行为”,横向课题“综合利用白象山铁矿细粒级尾矿制备高附加值材料工艺技术研究”,结合白象山细粒级尾砂在充填中存在的实际工程问题,以细粒级尾砂的高效、绿色、高性能充填为目标,在细粒级尾砂活性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矿渣、磷石膏等多元固废制备低碱型复合胶凝材料(KPM),建立了 KPM的抗压强度及碱溶出的理论模型,揭示了 KPM水化硬化机理;解决了细粒级尾砂制备充填材料存在的力学性能差、离析泌水等问题,提出了 KPM与细粒级尾砂制备充填材料(KPM-CPB)的性能调控方法;明确了碱性离子的固化方法及机理,充填材料满足服役安全要求及环保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位等分析研究了筛分细粒级尾砂和未筛分细粒级尾砂的组成与特性。尾砂超细粉磨过程中,黑云母、绿泥石等矿物晶体结构被破坏,产生大量Si-O、Al-O断键及晶格缺陷,表面电荷数量增加,细粒级尾砂的活性指数提高。未筛分尾砂活性指数为70.1%,尾砂细度对活性指数提高幅度有限,0-0.045 mm级配的铁尾砂活性指数仅为77.8%。通过OH-和SO42-的耦合激发及矿粉的协同作用,尾砂中的黑云母、钾长石、绿泥石等具有潜在活性的组分解聚并重新缩合生成钙矾石、硅铝凝胶类矿物,尾砂活性指数可以达到95.1%。(2)基于石灰、脱硫石膏、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矿粉对细粒级尾砂活性指数影响的试验结果,以及氧化镁、磷石膏和磷酸二氢钾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交互模型,研究了单种材料及多种材料交互作用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和硬化体养护28d浸泡后溶液pH值的影响,得到抗压强度和pH值的预测模型,试验值与预测值相吻合,试验得出KPM最优配比。矿渣:OPC:石灰:脱硫石膏质量比为82:3:6:9,氧化镁替代20%石灰,磷石膏替代75%脱硫石膏,氧化镁与磷酸二氢钾分子数量比为24:1时制备的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最高及养护28 d离子溶出后的pH值较低。(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D、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水化热等测试方法分析了 KPM的水化机理。在OH-和SO42-激发作用下,矿渣中的Ca2+、Mg2+、[AlO2]-与[SiO4]4-溶出,通过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C-A-S-H凝胶、水滑石等产物,以及在PO43-作用下生成少量的K-鸟粪石,随着水化龄期增加,Ca(OH)2数量减少,其余水化产物数量增多,不同水化产物相互交织成致密结构填充孔隙,提高密实度,同时改善膨胀率,增强体积稳定性。(4)基于细粒级尾砂制备充填材料存在的问题,研制了浓密增效剂、高羧基密度的聚羧酸超塑化剂(PCE)、三元共聚改性聚丙烯酸钠(PAAM),同时复配复合无机盐和超微玻珠等材料作为外加剂。添加外加剂后,使细粒级尾砂动态浓密后尾砂料浆底流浓度提高3-4%,细粒级尾砂充填材料泌水率降低10%,输送性能和力学性能显著改善,同时降低充填材料的环境敏感性及提高水化时间的适应性。通过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有机碳吸附(TOC)及Zeta电位等分析,明确外加剂通过增加导水路径,提高静电斥力、空间位阻,生成钙矾石消耗自由水等方法改善充填材料性能。(5)通过不同体系离子溶出及pH值动态监测,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和全生命周期分析,对KPM与细粒级尾砂制备的充填材料进行环境相容性研究。通过添加磷石膏和磷酸二氢钾,中和水化体系中的Ca(OH)2,并生成难溶的Ca3(PO4)2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Ca(PO3)2,降低充填材料的碱溶出,试块淋溶后周围水质满足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使用KPM和细粒级尾砂制备的充填材料,孔隙率较低,充填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好;通过生命周期评估量化KPM-CPB对环境的影响,与OPC制备充填材料相比,全球变暖影响、颗粒物排放等各项指标均可以降低70%以上。综合分析KPM-CPB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
其他文献
电磁辐射监测预警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在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推广应用。然而,煤岩破裂电磁辐射产生机制仍处于假说阶段,严重制约其监测预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实验研究了煤岩静态及不同受载强度下微表面力-电分布与原位演化特征,分析了微表面电性特征对煤岩破裂电磁辐射产生的贡献以及微表面力学特征对受载破坏裂纹扩展、演化的影响机
学位
离子型稀土被誉为“未来新材料宝库”和“工业维生素”,是国家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然而,赣南离子型稀土近50年的开采历程,无论是池浸、堆浸还是原地浸矿,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自然景观、地下水和矿区居民安全及健康的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负外部性影响,制约了离子型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现实背景下,不禁让人引发思考,赣南离子型稀土开发负外部性治理究竟涉及哪些参与方,哪
学位
当框架结构在高度方向采用不同材料建造将形成框架型竖向混合结构。在不同部位相异的材料阻尼和辐射阻尼共同影响下,竖向混合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比例阻尼体系。本文以框架型竖向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首先进行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物理参数识别的研究,然后进行竖向混合结构阻尼矩阵构建方法研究,以提高竖向混合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精度。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改进了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的激振
学位
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现以新鲁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5节“科学探究:电容器”为例,分析此探究性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电荷易流失、易受环境湿度影响和现象不明显等不足.本实验设计以模块化磁吸式为主体,利用自制高精度电容传感器测量极板间电容和高精度光栅编码器测量板间距离,以及用单片机处理相应数据并通过Wi-Fi模块传输到显示模块上,从而能直观显
期刊
在大面积采空区残矿回采中,易出现充填能力较小与待充填空间体积较大的不匹配现象,从而导致充填体在形成过程中是逐层分次充填浇筑而成,即形成薄层结构充填体。薄层结构充填体的强度是影响采空区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研究将料浆流入采场后至形成强度的过程视为黑箱,主要关注标准养护下的28天强度,忽视了薄层结构充填体的充填工艺和养护条件影响,导致薄层结构充填体实验强度与实际强度间存在较大偏差。为了提高
学位
在大型、超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及运营阶段,围岩多承受着循环荷载作用,比如隧道爆破开挖阶段的频繁扰动荷载、道路与桥梁运营阶段的往复行车荷载、水库大坝蓄排水过程及储气库注采过程的周期运行荷载等。岩石力学行为与其受载路径密切相关,循环荷载作用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与常规荷载有着显著区别,研究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石(体)的变形特征与力学特性及其演化机制,对指导工程设计和安全施工、提高工程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
学位
脑瘫是造成儿童行走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下肢外骨骼在成人脊髓损伤或中风患者康复助行方面已有成熟应用,但针对脑瘫儿童步态改善与行走效率提高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从技术与临床角度促进研究人员对脑瘫儿童康复助行外骨骼的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脑瘫儿童外骨骼相比成人外骨骼研究面临的特殊问题;其次根据下肢驱动关节数量对脑瘫儿童康复助行外骨骼进行分类并综述其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其机构特点、控制策略、临床表现,分析了
期刊
随着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钢桩基础作为最常见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开发应用于支撑上部结构,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严峻的腐蚀风险。开展钢桩基础在海洋岩土环境中的腐蚀特性研究对海洋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海洋腐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上部钢结构的截面腐蚀损失和强度退化,但较少关注海洋岩土中钢桩基础的腐蚀特性及腐蚀后的承载力特性。因此,本文针对海洋岩土环境钢桩基础存在的腐蚀问题,结合加速腐蚀试验、界面剪切试验
学位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承载丰富的育人价值.本实验教学实践普遍采用人教、教科、鲁科、沪科等版本教材中的方案.采用该方案,由于难度大、问题多,实验目标达成度较低,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降低理解难度,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测量精度,分析后提出了4种优化的创新实验思路.通过分析这4种创新思路,可以升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背后的逻辑,提升迁移应用实验原理、方
期刊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年的矿山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石、尾矿,累积堆存量已超700亿吨。现有废石、尾矿的最大利用途径是作为砂石骨料,但废石、尾矿制备的砂石基本都为硅质,吸附性高,限制了尾矿砂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宏观试验、微观测试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典型硅质机制砂及其石粉对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阐明了硅质石粉对钙离子和减水剂的吸附作用机理,探讨了不同改性剂对含硅质石粉砂浆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