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Morus alba)属于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植物,也称为白桑。桑叶通常用于饲养家蚕以获得蚕丝,所以桑树在农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桑树的药用部位有根皮,枝条,叶子以及果实。在过去,桑可以用于治疗发烧咳嗽,保护肝脏,改善视力以及利尿降压。现代药理学实验已经表明桑有多种生物活性,比如降糖,降脂,抗癌,抗氧化,抗动脉粥样化,抗炎以及神经保护等。桑树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多糖,黄酮,生物碱,Diels-Alder型加合物以及茋类化合物。近年来,植物介导的银纳米粒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桑作为资源丰富的药用植物,是合成绿色银纳米粒的良好原料。本文旨在通过对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相关应用的研究,为桑叶更深层次的探究提供文献参考以促进桑叶的开发利用。首先,本文通过乙酰胆碱酶抑制,体外抗氧化以及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实验,研究了桑叶醇提物的黄酮富集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次,以桑叶、桑枝和桑白皮水提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绿色合成了银纳米粒,并通过对比化学合成的银纳米粒评价和讨论了银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最后,本文研究探讨了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机制。首先,本文研究了桑叶黄酮富集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干燥的桑叶经过8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桑叶粗乙醇提取物,然后经过D101大孔树脂洗脱得到50%乙醇馏分,浓缩干燥即得桑叶黄酮富集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桑叶粗醇提物及其黄酮富集物中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且通过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桑叶黄酮富集物中的化学成分。然后,评价了桑叶粗醇提物及其黄酮富集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后,通过细胞毒和形态学实验初步评价了桑叶黄酮富集物对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大孔树脂富集作用,桑叶黄酮富集物中总多酚(60.86±3.58 GAE mg/g extract)和总黄酮(251.09±1.17 RE mg/g extract)含量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P<0.01)。通过分析液质-联用结果,桑叶黄酮富集物中的13个化合物被鉴定出来包括1个Diels-Alder加合物,1个香豆素,3个茋类化合物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相比桑叶粗醇提物(IC50 1.506±0.002 mg/ml)和阳性药多奈哌齐(IC500.529±0.003 mg/ml),桑叶黄酮富集物(IC50 0.256±0.004 mg/ml)显示出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同时,桑叶黄酮富集物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力均显著性(P<0.05)高于桑叶粗醇提物,并且均表现为明显的量效关系。细胞实验显示,谷氨酸和过氧化氢对PC12神经细胞有浓度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在无细胞毒副作用的浓度范围内,桑叶黄酮富集物能够降低由15 m M谷氨酸或者100μM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死亡,提高PC12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当桑叶黄酮富集物的浓度为100.0μg/ml时,作用效果最好。桑叶黄酮富集物(100.0μg/ml)对PC12细胞的预保护,能够减少细胞的死亡、抑制细胞受损固缩以及恢复神经细胞分枝的生长,从而改善谷氨酸或者过氧化氢对PC12神经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总的来说,通过D101大孔树脂富集的桑叶黄酮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提高细胞存活率和恢复细胞形态来改善谷氨酸和过氧化氢对PC12神经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因此,桑叶黄酮富集物能够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的双重方式来实现神经保护作用。其次,以桑叶、桑枝以及桑白皮水提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来绿色合成银纳米粒,比较分析绿色合成的银纳米粒与化学合成的银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本文制备了一种化学银纳米粒和三种“绿色”银纳米粒(桑叶银纳米粒,桑枝银纳米粒以及桑白皮银纳米粒)。为了更好地解释三种绿色银纳米粒之间的性质差异,通过吸光度法测定了三种水提物原料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然后,运用多种方法对银纳米粒的形成、表面电荷、形貌、粒径、元素组成以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最后,评价和比较了水提物和银纳米粒的抗氧化和抗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相比其它被测水提物,桑叶水提物中多酚(23.18±0.76 GAE mg/g extract)、黄酮(19.86±1.90 RE mg/g extract)以及蛋白(17.66±2.48 BSAE mg/g extract)含量最高,而桑枝水提物中多糖含量最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绿色银纳米粒为大小均一的球形,表面包裹着物质;而化学银纳米粒为球形和棒状,粒子表面光滑整洁。绿色银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势均小于化学银纳米粒;相比其它绿色银纳米粒,桑叶银纳米粒的粒径(21.41 nm)较小,电位较低(-26.8 mV)。抗氧化实验显示,绿色银纳米粒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性(P<0.05)高于化学银纳米粒以及相应的水提物,其中桑叶银纳米粒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抗菌实验显示,相比于化学银纳米粒和水提物,绿色银纳米粒的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白色念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中桑叶银纳米粒的抑菌效果最强。因此,相比植物提取物的种类,银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粒径,形状及表面电荷)以及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更易受制备方法的影响。具有良好物理化学性质和抗菌抗氧化活性的桑叶银纳米粒将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基于桑叶银纳米粒显著的抗菌活性,本文继续探究了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为了更好地确定桑叶中负责还原和稳定银纳米粒的化学成分,本文运用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桑叶水提物中的植物化学成分。然后,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测定,细胞膜渗透以及扫描电镜实验用于探究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显示,桑叶中的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在还原和稳定桑叶银纳米粒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相对于桑叶水提物,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菌的抗菌活性得到显著性了提高(P<0.05)。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革兰阴性菌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这是由于具有不同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对银纳米粒会表现出不同的耐受程度;同时,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MIC 3.125μg/m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6.25μg/ml)的最小抑菌浓度最低。另外,桑叶银纳米粒可以延缓和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相应最小抑菌浓度的桑叶银纳米粒可以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生长稳定期的时间由原来的24 h分别延缓至36 h和33 h。随着桑叶银纳米粒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通透性逐渐增大。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桑叶银纳米粒可以改变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形态以及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因此得出结论,桑叶银纳米粒能够通过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破坏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引起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桑叶醇提物的黄酮富集物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减轻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为进一步探究桑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文献参考。同时,本文利用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水提物分别合成了三种绿色银纳米粒,这些绿色银纳米粒均表现出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特别是桑叶银纳米粒。并且,桑叶银纳米粒是通过破坏细菌结构的完整性来发挥抗菌作用的。对桑基银纳米粒的研究,有助于桑属植物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也为研究中药抗菌剂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大豆分离蛋白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乳清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大豆乳清废水中含有大豆乳清蛋白(Soybean Whey Proteins, SWP)、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大豆乳清蛋白应用价值极高,富含胰蛋白酶抑制剂、β-淀粉酶、大豆血球凝集素、脂肪氧合酶等多种功能因子。基于此,本文针对大豆乳清蛋白的回收利用,归纳总结了大豆乳清蛋白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对各组分的研究
期刊
近年来,基于纳米原理的新材料开发发展快速,并逐渐应用于传统材料、电子设备、医疗器械、涂料涂层等多种行业里。碳纳米点作为其中一种具有多种优点的形式,备受关注。优化后的碳纳米点的特性在某些方面比众所周知的碳纳米点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例如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可忽略的细胞毒性,良好的水溶性和从近紫外到近红外的光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可用于药物穿数载体,生物传感,化学传感器,能量存储和光电设备。氮原子
学位
磁控溅射沉积法是一种应用于薄膜生长的真空低温沉积方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可重复性好、制备薄膜质量高等优势。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法制备的薄膜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学、电子器件、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随着真空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控溅射法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但是,磁控溅射沉积方法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制备的薄膜存在拉应力导致的碎裂、剥落以及压应力导致的起皱等现象;制备含光敏材料的样品时,溅射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
学位
在我国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由于长期重城轻乡的政策倾斜导致城乡发展严重失衡,人口城镇化并没有减少农村用地需求,农村粗放的发展模式让农村用地只增不减,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居民点聚集都是以自发的形式发展,居民点分布散乱,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让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为给青藏高原县域资源整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让研究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本研
学位
角蛋白酶(keratinase)是一类能够特异性降解角蛋白的蛋白酶,在废弃物回收、皮革纺织和饲料添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较低的胞外蛋白含量仍是重组角蛋白酶开发的主要问题。前期研究中已经获得了1株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p43NMK-Ker,在摇瓶水平下,其胞外角蛋白酶活力为10.4 kU/mL,在SDS-PAGE分析中发现角蛋白酶所在条带颜色较浅
期刊
随着说话人识别系统准确率的提高,声纹识别已经成为了身份验证的重要生物特征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合成语音和转换语音技术的提高,计算机可以模拟出人耳几乎分辨不出来的语音,说话人识别系统极易受到此类欺诈语音的影响。因此,研究欺骗检测攻击对于提高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自然语音和合成转换语音之间声学差异,从而实现对于语音信号特征的设计。声学特征的手工提取以及多参数分析可以帮助发现更有针对
学位
酰胺键是由碳氧双键和氮氢单键构成的化学键,是构成酰胺类化合物的主要官能团。酰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和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在内的药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中。尽管目前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以形成酰胺键的形式合成酰胺类化合物,但从化学选择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角度来考虑,仍然存在如催化剂昂贵、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可行性不高以及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等诸多问题。基于目前构建酰胺键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
学位
靶向给药利用运载工具将药物递送到靶点,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毒副作用,是许多疾病特别是癌症的理想治疗方法。目前,许多材料都已经被开发成为运载工具,蛋白质衣壳作为一种天然的超分子材料,由于其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二氧四氢喋啶合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之中的蛋白质衣壳,是参与催化核黄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另一种关键酶,核黄素合酶,在超嗜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细胞中都是
学位
波罗蜜属包括约60种常绿落叶树,是一种可食用水果的来源,又出产相当好的木材,也是很多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波罗蜜属的许多成员被用于民间偏方,治疗炎症、疟疾、腹泻、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和皮肤病等。Artocarpus altilis(Parkinson)Fosberg(Moraceae),别名面包树,原产于东南亚、新几内亚、太平洋等地区,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树高可达15~20 m。据报道,它含有丰富的
学位
随着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应用层出不穷,而目标跟踪在无人驾驶、视频导航、人机交互和智能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标跟踪是指在连续的视频流中定位并跟踪目标,目前在目标跟踪领域的研究根据跟踪背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分为静态目标跟踪和动态目标跟踪两种方式,而动态跟踪一般都会涉及对相机的控制,所以待解决的技术难点更具挑战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传统的动态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