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农业的长期增长不可能依赖生产要素的无限投入,只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方式来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未来中国农业增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引入新的要素,打破传统农业均衡,实现农业生产率的质的飞跃。新增长理论代表人物罗默强调技术变化处于经济增长的中心,技术革新是研究开发活动的结果,可以解释人均产出增加的绝大部分。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农业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没有雄厚和高效的资金投资和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生产率的革命与现代化转型就难以实现。中国政府历来对科技要素兴农驱农作用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将构建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然而,当前中国农业科技投入领域中,依然存在农业科技的投资规模偏低、科技要素配置和分配不尽合理,农业科技投入的运行机制不够通畅,农业科技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那么造成这些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未来的农业科技投入到底应该如何走向?农业科技资源流向应该如何规划和引导?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农业科技投入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如政策所期有效提升生产率、如何作用于生产率?鉴于此,本文尝试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实践以及实证三个层面全方位的深入探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为检验和评价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兴农驱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制定和优化农业科技政策与制度、挖掘科技资源潜力。为提高科技兴农促农绩效提供政策借鉴。本文总体遵循农业科技为何能够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影响、影响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的思路,围绕农业科技投入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作用途径、作用效果和作用特征”等基本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影响生产率的理论基础和原理进行分析,构建农业科技生产率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进行系统性考察。再从实践出发,分析和解释了农业科技投入如何传导到农户手中,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然后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经济计量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生产率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实证检验,并通过影响因素分析,量化、对比和解释了不同条件下农业科技作用的差异和形成原因。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优化政府科技兴农的途径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在于:(1)我国农业科技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农业弱质性特征和当前中国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强烈偏好,科技资源存在的“脱农化”、“非农化”趋势,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长期偏低。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在保证政府投入总量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农业科技资金的来源、优化投入结构,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等途径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和制度存在缺陷,严重制约科技兴农作用的发挥。应通过加强中央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规范科技投入管理模式、理顺农业科技投入运行机制、纠正政府失责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逐步解决和完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3)科技兴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不合理的科技资源区域配置是目前科技兴农的短板,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一是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避免过度集中和垄断;二是合理构建东、中、西部区域分布格局,缩小区域差距,挖掘科技兴农的“赶超效应”;(4)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普及,是科技转化最终为生产率的关键环节。应该继续保持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传导途径的多元化模式。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改善修补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其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应用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联合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的创新机制;(5)科技生产率效应严重依赖于外部条件和环境变量,应注重科技要素与其他外部条件和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匹配的关系,扬长避短,为科技生产率效应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保证科技兴农、促进生产率增长效应的最大发挥;(6)当前的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并没有对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反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农业发展资源的“挤占”和“掠夺”现象,甚至成为了抑制科技兴农作用、导致类似科技生产率悖论产生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措施逐步破解中国城乡不平等的体制,探索和创新工农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路径。相比现有文献,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内容方面:与工业领域相比,当前就农业科技投入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多侧重于实证,理论机制分析相对欠缺,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理论、实践以及实证三个层面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从农业科技对于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作用途径以及作用效果和作用特征等几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较全面的剖析农业科技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相对以往的研究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2)研究方法方面:其一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本文拟运用三阶段DEA方法调整投入变量,再结合Malmquist指数估算中国31个省域各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为精确量化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的尝试;其二是在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农业科技促进生产率提升绩效时,采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并处理,较以往直接采用面板模型的检验更为合理;其三是对于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采用门槛回归的方法,可以更为细致的刻画出不同门槛区间科技促农作用力的变化特征,对各变量的影响力的量化更为科学精确,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为可信的借鉴;(3)研究视角方面:首先,基于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生产率类别的视角估算和检验农业科技对生产率的差异化作用,并探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其次,基于需求、供给以及经济、政策、环境等五个层面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究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效应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视角较以往的文献更为系统全面。(4)研究结论方面:近年来农业科技投资强度逐年上升,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出现递减趋势,本文基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科技兴农领域可能存在的类似“生产率悖论”现象,分析并解释了不同时期科技投入的驱动作用的差异以及形成原因,一定程度上修正和拓展了现有的同质化结论。以上这些都将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率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解释和证据,也将为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与改革、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属于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灵活性、强适应性和开放性是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器追求的目标,然而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的控制器无法实现它。鉴于此,提出一种开放式可重构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控制器装备有网络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严重的年龄依附性癫痫综合征,具有发病年龄早、特殊惊厥形式、病后智力发育减退、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等特点。出生前常见病因有缺血缺氧、脑发育不全
2008年6月6日,ODVA2008首次见面会在上海大宁灵石公园中的大宁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就什么是工业以太网、通用工业协议(CIP)技术概要以及CIP网络协议族技术概要、EtherNet/IP技术概
Unisys公司2006年11月20日宣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与Unisys签署一份合同,由Unisys继续管理并扩展数据中心的规模及功能。该中心过去三年来一直由Unisys运营。新合同的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玩耍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种手段,而儿童的玩耍离不开成年人的照看和监管。仅仅照看和监管是不够的,而良好的亲子互动可以增进亲子
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呈现,不再由单一的媒介传播,多途径传播学习信息,促成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而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故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改革
当前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并逐年下降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研究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和目标以及大一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了较为有效
Based upon Lakoff and Johnson’s theory of conventional metaphor,this paper takes some basketball jargons as a case for analysis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在工程及工业技术领域以创意和创新而闻名的美国铁姆肯公司于2007年1月在上海揭晓了其主办的“工程的艺术”大奖赛获奖名单。该竞赛旨在激发中国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
本刊讯 8月8日上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广西体育节开幕式的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