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农业科技园区布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我国农业现状来看,国内农产品将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具有产业组织功能和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因此,进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成为我国农业迎接市场挑战的主要方式。为了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1994年)筹建第一个农业科技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农业集成创新的主体,成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各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地带特点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走区域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选择。农业科技园区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取决于其辐射、示范功能的发挥;但是,从近年来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城郊和农村的发展实践看,其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覆盖更多的农村区域,理论界对农业科技园区基于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也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产业布局理论,优化农业科技园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聚集、扩散效应,深入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相关内容,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论文从阐述农业科技园区的历史沿革出发,通过分析其概念、特征和功能,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农村区域形成推进型产业,对其周围农村区域可以产生强烈的带动作用,具有增长极所具备的功能。因此,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农村区域来说,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此基础上,运用增长极理论和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增长极或增长中心对周围区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规律,并分析了影响其扩散效应的因素。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反映农业科技园区扩散效应的概念模型,为界定农业科技园区扩散效应零边界提供了理论思路。据此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布局的原则,并以山东省为例,对其农业科技园区布局进行了规划,提出了进行农村经济网络开发的思路。论文旨在运用农业区域发展理论、农业区位论、系统工程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基于农业科技园区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市场适应性、高效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机制、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扩散效应和聚集效应估计模型,借助区域发展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来解释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合理设定农业科技园区之间空间距离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农业科技园区,选择合理的空间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扩散效应,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1例中国成年人(41岁)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型)应用布加综合征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手术原理,探讨布加综合征根治术手术适应症和
羞辱惩罚是通过公开披露违法者个人信息使其受规避来达到威慑违规行为的目的的一种惩罚方式。本文试图对羞辱惩罚做一个超越传统道德批判话语的分析,力求较为全面细致公正的
腐败是是当今世界严重社会问题,又是一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加查处、重刑重典打击、综合治理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腐败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
新形势下,基于比较视野,对包括宪法监督、立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监督、行政监督五个权力型监督主体在内的中美监察体制的权责、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监
从理论上来说,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民事赔偿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范畴,而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赔偿也能对刑罚的适用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应该被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然而,笔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人们在物质上有了极大的充裕与满足,却日益丧失了原本的精神与自然家园。与工业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相比,人们更怀念日渐远去、纯朴自然的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缩短了全国城市的距离,流动人口交织流入流出的便利性得到提升,流动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城乡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制约下,流动人口与流
介绍了光伏发电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并对其优点及发展的局限性作了分析。
能否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病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及其它工作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院前急救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
大黄是传统的泻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具有明显的“利尿”效应。大黄的泻下、利尿效应可能与其对结肠和肾脏水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抑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