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华工的教育及相关活动研究 ——以《华工杂志》为中心的讨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英国作为协约国的一方,在战场上人员伤亡惨重。彼时,中国政府在梁士诒的建议之下,采用了“以工代兵”的方式,派华工去欧洲支援协约国参战。英法成立招工公司先后在中国招募了约14万华工赴欧参战。这些华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目前学界对一战赴法华工群体的研究已经有许多的成果,对于华工赴法、华工在法的工作、生活和华工归国等内容都有论述,但是还有很多历史细节有待深入,故还可从微观视角下继续考察赴法华工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华工杂志》、史料汇编、文史资料、口述史等资料的分析,本文以《华工杂志》为切入点,以赴法华工的教育和社会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简要分析华工教育活动展开的背景,包括了华工赴法的概况、《华工杂志》的创办以及华工与《华工杂志》互动情况等内容,以此来认识《华工杂志》与赴法华工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是以《华工杂志》为依托,深入分析华工教育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了基础知识的传播、思想观念的教育、家国意识的培养、以及其它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是进一步观察赴法华工在接受教育之后参与的社会政治活动,如华工与其它留欧士人的互动情况、华工个人权力意识的提升、华工爱国意识的兴起、以及华工归国后的发展等内容,试图从微观的视角来观察一战时期赴法华工教育和社会政治活动。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一战华工教育活动的展开,一方面促进了赴法华工的成长,使其能在赴法之后迅速地适应战时的需求,并出色地完成了支援协约国作战的后备工作,在归国之后,华工也能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另一方面,华工赴法,是近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一次重要尝试,也发挥了沟通中西的桥梁作用。
其他文献
炫耀性消费行为指个体以高昂价格购买超出其实际价值的商品,目的是为了展示其财富与地位。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日益常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网贷泥潭,其中不乏因债自杀等极端事件。影响如此恶劣,为什么他们却经不起炫耀性消费的诱惑呢?研究发现,引起补偿性消费行为的三个动机是自尊威胁、控制感和归属感缺失,而以补偿机制为视角,可以解释部分不理性消费的现象。本研究立足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以补偿性消费
当今中学生的偶像除了传统的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外,网红也成了最受他们追捧的对象之一,直播打赏也成了一种新的追星方式。中学生偶像崇拜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是社会、文化、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少学者都表示,对偶像的痴迷和崇拜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偶像崇拜和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有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充满了挑战性和不确定性。高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同时面临学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双重考验。此阶段的高中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分析影响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因素及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并引入生命意义感和心理资本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生涯
初中阶段学习难度升级,考试频率增多,学生承担的考试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严重困扰其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考试焦虑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索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的关系,并试图引入自尊和防御性悲观两个变量,探究其在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的关系作用,以丰富国内外关于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成都、西安及汉中地区653名
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是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而内疚作为一种源于未能满足自我行为标准的负性情绪,是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情绪体验。对内疚情绪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虽然内疚是一种负性情绪,但它会引发积极的情绪修复行为,内疚下的个体会产生一种期望自我达到自我标准的普遍愿望。本研究旨在检验这样一种观点,当感受到内疚这种源于未能满足自我行为标准的情绪时,高中生更
欺凌现象普遍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园内外,不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相继在欺凌的相关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量表及欺负行为问卷对819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自我控制、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欺凌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在自我
精神性是指个体内心对神圣、理想的认知、追求及其体验的心理,主要指个体的内部自我。人际信任可以理解为我们在社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信双方的交往是以诚实、可靠、正直为基础的。为了了解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探讨了精神性、应对方式人际关系敏感以及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为此选取了成都市某两所中学的在校605名学生,利用米勒的精神性量表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人际关系
学业拖延多发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指学生个体意识到拖延学习任务会带来消极后果和影响,仍然主动选择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高中生的学业拖延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一系列学业拖延行为会导致高中生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对未来不抱有太多希望。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也更容易产生学业拖延行为。许多人认为学生进入高
现代社会发展快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身心健康受到高度重视,睡眠质量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研究表明,睡眠不但可以使个体的身心得到恢复,还与个体的记忆、情绪等这些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关联,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就容易引起一些身心疾病。以往研究表明,压力与睡眠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但研究对象较少以高中生为被试。研究指出,对于压力和睡眠质量,个体的情绪唤起、压力应对方式与认知评价及对此起着
文章基于对患有"大脑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安安随班就读的情况进行个案研究,指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从认知、专业和发展三个层面,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